明清民歌時調集

《掛枝兒》(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整理的兩部民間時調歌曲專集。 總之,《掛枝兒》與《山歌》,更多地反映了晚明文學的精神及文人文學與俗文學的結合。 《掛枝兒》中的情歌常寫得熱烈而曲折深細,生活的真實感極強,《山歌》也是以寫男女私情為主,其放肆程度,又較《掛枝兒》為甚。

《明清民歌時調集》又稱《情經》,是一部明清民歌集,收有《掛枝兒》《山歌》《霓裳續譜》《白雪遺音》四部民歌集.
《掛枝兒》(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整理的兩部民間時調歌曲專集。馮夢龍(1574—1646),吳縣籍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猶龍,別號龍子猶,其室名墨憨齋。
《掛枝兒》十卷,今存三百七十九首。大都是江南人依北方俗曲所作;《山歌》共十卷,三百八十首,其中包括一些上千字的長篇,絕大部分是用吳語寫成的吳地民歌。這兩種民歌集有其顯著的特點:一,在幾種重要的俗曲集中所收作品年代最遲,基本上都是萬曆中期至天啟、崇禎年間的;二,這些作品有許多經過文人加工或改編,有些更直接出於馮夢龍本人及其友人之手;三,在編輯意識上,如《山歌序》所言,具有明確的反抗封建道德的目的;四,以前文人輯集的民歌還是以表現男女間的感情為主,在這兩部集子中,則有更多的對於“欲”的肯定,以沈德符的批評的話來說,是帶有“穢褻”,但在當時的社會中,卻表現著更為大膽的反抗意識。總之,《掛枝兒》與《山歌》,更多地反映了晚明文學的精神及文人文學與俗文學的結合。
《掛枝兒》中的情歌常寫得熱烈而曲折深細,生活的真實感極強,《山歌》也是以寫男女私情為主,其放肆程度,又較《掛枝兒》為甚。這裡面難免有些過分之處,但總體上還是表現了人們對不自由的生活現實的抗爭。
《山歌》中的長篇,大都是故事性的,說白和唱相雜,語氣生動、情緒活潑的特點比那些短篇表現得更加充分,是研究吳地民間文藝的極好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