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會經濟史研究

三、明代末期的人口 二、明中期商業的活躍 (一)明前期的朝貢貿易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50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0214371
條形碼: 9787540214371
尺寸: 20 x 13.8 x 3.2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田培棟,陝西富平縣人。195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南京鄭和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一、二屆理事、《中國經濟通史-明史卷》編委。多年以來從事明清史教學工作。專著有《明代社會經濟史研究》、《明清時代陝西社會經濟史》、《陝西通史·經濟卷》、《陝西商幫》。主要論文有《明初耕地數額考察》、《明代人口變動的考察》、《論明代的“永不起科”政策》、《明代海外貿易研究》、《明代的交通》、《明代後期山陝東林黨人的反腐朽鬥爭》、《李自成的“追贓助餉”政策》等。

內容簡介

《明代社會經濟史研究》所收文章,皆為明朝經濟史中的重要問題,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多年以來明史研究中存在爭議較大的問題,至今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只是著眼於參予,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供大家討論。二是明史範圍內,人們尚未涉及,或者很少注意的一些領域,本人只是先走一步,作些嘗試性的探索。

目錄

論明代國家政權對社會
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明前期推行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幾項政策
二、明中期特權階級對商業的橫徵暴斂
三、明後期朱翊鈞對工商業的瘋狂掠奪
四、餘論
明初耕地數額考察
一、宋元明初時期田土的內涵及其統計方法
二、《諸司職掌》記載洪武二十六年田土數字的來源
三、明代墾荒對《諸司職掌》記載田土數字的突破
四、餘論
明代人口變動的考察
一、明初的人口數字
二、嘉靖、隆慶時期的人口
三、明代末期的人口
論明代的“永不起科”政策
一、“永不起科”政策出現的歷史背景
二、明前期在北直隸、山東、河南繼續推行
“永不起科”政策
三、“永不起科”政策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四、“永不起科”政策的破壞
五、餘論
論明代的朝貢貿易
一、朝貢貿易給明政府帶來的財富
二、朝貢貿易的衰落
三、朝貢貿易嚴重阻礙海外貿易
明代前期海外貿易研究
——兼論鄭和下西洋的性質
一、明初朝貢貿易的形成
二、鄭和下西洋是明初朝貢貿易的繼續和發展
三、對明前期朝貢貿易的評價
四、餘論
明代後期海外貿易研究
——兼論倭寇的性質
一、海外市場的需求與明代實行海禁政策的矛盾
二、嘉萬時期倭寇對東南地區的侵略
三、天啟、崇禎年間“海寇”對沿海貿易的控制
四、餘論
論朱棣的開拓意識
一、在北邊及西域地區推行友好的睦鄰政策
二、鄭和下西洋
三、對國外技術和物質的引用
四、餘論
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幾個問題
一、鄭和下西洋取寶考實
(一)鄭和在各地蒐集寶物的活動
(二)明前期宮廷所藏珠寶的蠡測
(三)餘論
二、論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
(一)永樂末年鄭和下西洋的暫停
(二)仁宣時期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出現
(三)鄭和下西洋終止的根本原因
三、鄭和晚年的遭遇
(一)夏原吉力主“罷西洋寶船”
(二)鄭和在南京的艱難處境
(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四)“罷西洋寶船”是仁宣時期的重大失策
論明代北方五省的賦役負擔
一、明代北方五省的賦稅負擔
二、北方五省的徭役僉派
三、明代北方的兵役
四、餘論
關於明代後期“長工”的身份地位問題
一、萬曆“新題例”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
二、明代後期現實生活中“長工”的身份地位
三、明代後期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的鬆弛四、餘論
明代關中地區農業經濟試探
一、關中地區耕地面積的變化
二、關中地區糧食生產的概況
三、關中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
四、蔬菜、水果的栽培
五、明中期以後關中地區農業經濟落後的原因
六、餘論
明代的交通
一、驛傳制度
二、全國主要交通幹線的興修
(一)北京至南京、浙江、福建的驛路
(二)北京至江西、廣東的路程
(三)北京至河南、湖北、廣西三省水陸路
(四)北京至陝西、四川路程
(五)北京至貴州、雲南二省路程
(六)北京至山西布政司路程
(七)北京至山東布政司路程
三、國內外水陸商業路線的開闢
(一)國內幾條主要的商路
(二)海上交通的發展
四、交通工具
五、商業運輸
六、餘論
明代商業的繁榮與興盛
一、明前期的商業狀況:
(一)明政府大力推行專賣制度和控制海外貿易
(二)商業的恢復與發展
(三)南京商業的興盛
二、明中期商業的活躍
(一)商業的發展一
(二)市鎮商業的興起
(三)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
三、明後期商業的發展與繁榮
(一)商品生產的擴大
(二)地區間商品交流的繁忙
(三)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城市城鎮增添了活力
(四)商人集團的活躍和商業資本積累
(五)明朝後期統治者對工商業的掠奪
四、明代的海外貿易
(一)明前期的朝貢貿易
(二)明中期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
(三)明後期海禁開放與國際貿易
五、餘論
明代官府手工業
一、官手工業的多元管理體制
(一)工部管理的官手工業機構
(二)內府監局管理的官手工業機構
(三)戶部和都司衛所管理的官手工業機構
(四)地方官府管理的官手工業
(五)監督官手工業的監察機構
二、明代的工匠制度
(一)輪班匠、住坐匠和軍匠
(二)工匠對明政府的反抗
(三)工匠制度的瓦解
三、官手工業的原料徵收與管理
(一)龐雜的物料
(二)物料的來源
(三)物料的改折和召買
(四)物料的管理與支用
四、官手工業的行業生產狀況
(一)瓷器
(二)絲織業
(三)冶煉業
(四)銅冶鑄業
五、餘論
明政府庫銀儲存研究
一、朝貢貿易給明政府帶來的利益
二、明中期賞賜範圍的擴大
三、憲宗、孝宗的奢侈與迷信
四、正德年間財政的竭蹶
五、嘉隆萬時期財政的虧空
六、明末“三餉”的加派和“內帑”的貯藏
七、餘論
論明代“藩王”地主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王莊大量占有土地
二、藩王地主對商品經濟的破壞
三、藩王地主對分封地區社會經濟的破壞
四、藩祿為明政府財政的沉重負擔
五、餘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