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縣人民政府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實施意見

前言

昌寧縣人民政府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實施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辦、局:

為著力推進我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工作,根據《中共昌寧縣委 昌寧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意見》(昌發〔2016〕18號)精神,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脫貧攻堅、對外開放、機制體制等方面短板領域,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分類指導,定向精準施策,增加有效投資,最佳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能力,厚植區位、資源、產業、文化、作風優勢,努力補齊短板,為推進全縣跨越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工作目標

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升,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實現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全縣年度生產總值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突破18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接近8億元。

(一)補基礎設施短板

——公路。到2018年,建成國高網連線線G5615天保口岸至猴橋口岸高速公路昌寧段。建設一級公路20公里,二級路公路700公里,三級公路70公里,新建村際道路200公里,改建(硬化)村組道路1400公里,硬化村莊道路150公里。

——航空。到2018年,建成規模為2B,跑道長1500 米,項目總投資約12.97億元的通用機場。

——鐵路。到2018年,啟動保山—雲縣—臨滄鐵路昌寧段項目建設前期工作。

——能源。到2018年,建成220千伏連線市網,110千伏骨幹電網覆蓋全縣、輻射周邊的區域電網。新增電力裝機6.615萬千瓦,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0萬千瓦,天然氣用氣量達到110萬立方米,全縣實現氣化人口3.2萬人,縣域城鎮燃氣綜合氣化率達15%。

——水利。到2018年,全面建成松林、羊腸河、長嶺崗、桂花樹4座小(一)型水庫;加快立新中型水庫,啟動大水平、磨刀河、大沙壩、二道橋等8座小(一)型水庫,胖馬河、松坡河、紙廠河等15座小(二)型水庫,峨頭山大(二)型水庫前期工作。新增蓄水能力7000萬立方米,累計水資源控制能力達2.27億立方米。

——網際網路。到2018年,實現光纜城鎮全覆蓋,100%行政村通光纖;城鎮光纖接入能力達100Mbps,行政村光纖接入能力達30Mbps,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0%以上,基本實現“三網合一”。

——城鎮建設。到2018年,改造棚戶區971套,其中:實物建房374套、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貨幣安置597套。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7.6%,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18平方米;完善農貿市場、停車場等設施;提升改造興寧街南段、二環北路、DF路、環城南路、達丙路北段、E6路、順城街、環城東路、D7路、A4路、D5路等城市道路建設,新增市政道路12.3公里;新增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9公里,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3.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智慧城市實現城市公共安全智慧監控、市政公用設施智慧管理、市民公共服務智慧套用,城鎮化率達55%。

(二)補產業短板

生物製藥和大健康產業: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0.2億元左右;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左右。信息產業: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3億元;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3.5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左右。高原特色農業產業: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72億元左右;2020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0.2億元左右,年均增長5%以上。新材料產業: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9億元;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16億元。旅遊文化產業:2017年,接待遊客66.1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7億元左右;2020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0.6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3%左右。食品與消費製造業: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90億元;其中食品工業75億元左右,消費品製造業15億元左右;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2%。現代物流產業:2017年,增加值達到30億元左右;2020年,增加值達到43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3%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下降至18%以內。

(三)補社會事業短板

——教育。到2018年,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3500人以上,中心教育園區建設初見成效。

——衛生。到2018年,2所縣級醫院達到國家綜合能力建設基本標準,縣級醫院達到三乙標準,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以上的全科醫生,每千人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張,初步建成滇西邊境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

(四)補脫貧攻堅短板

到2018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000戶2萬人以上,實現4.14萬貧困人口脫貧,基本消除絕對貧困。2018年全面脫貧摘帽。

(五)補對外開放短板

在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先行先試、走在前列,打造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爭當全省產業轉型升級排頭兵,主動適應經濟區域化,在更高起點上全領域、全方位、高水平地擴大對外開放,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促轉型,全面提升區域經濟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

(六)補機制體制短板

建立重大項目聯動推進、PPP項目融資、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等體制機制,“放管服”改革質量和效率得到明顯提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體制機制環境。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1.強化路網。以“構建大通道、完善大網路、實現大保障”為目標,創新建設模式,強化資金籌措,全力推進高速公路、通用機場建設,啟動保山—雲縣—臨滄鐵路昌寧段、大理至面夏橋至耈街至臨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實現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零的突破,破解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改善發展區位條件,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完善骨幹交通網路,以構建內外連通、布局合理、輻射全縣、方便快捷的骨幹交通網路為目標,以縣際公路、區域性重要交通幹線公路、產業聚集區公路為重點,建設一級公路20公里,二級公路1000公里,三級公路100公里;以鄉鎮連線線、重點行政村連線線為重點,建設四級公路600公里,著力解決斷頭路的問題,不斷提升重要連線線通行通暢能力;加快鄉村公路建設。繼續完善鄉村公路建設,硬化撤併建制村農村公路537公里,加強鄉村公路管護,提升鄉村公路建設成果;提高行政村連線線、村組道路、組內道路的公路等級和通行保障能力,新建村際道路280公里,改建(硬化)村組道路2000公里,硬化村莊道路650公里。到2020年,力爭村組道路硬化率達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依託小灣庫區水運資源,新建瀾滄江幹流四級航道65公里、支流黑惠江四級航道32公里,珠街鄉金寶、魯古址、黑馬,漭水鎮安瀾和大田壩鎮竹簍窪、文滄6個滾裝碼頭,珠街鄉阿列母祖、比基、河門口、撒里皮、江以和大田壩鎮6個人行踏步碼頭,15個旅遊景區停靠點,船舶污染水域防治中心,小灣庫區昌寧搜救中心,雲南滇西片區船員培訓學校,完善相關航運配套設施,力爭把小灣庫區建設成為瀾滄江內陸航運試驗示範區。提升客運服務水平。新建城北客運站、柯卡一體化芒賴新區客運站,遷建柯街、卡斯客運站,改擴建田園鎮、大田壩鎮、灣甸鄉客運站,加強行政村客運站點建設,完善以縣城為中心、聯接鄉鎮、貫通建制村的農村客運網路;逐步開通旅遊線路班車,完善城鄉公交場站建設,取締城區三輪摩托非法營運,規範公交公司和計程車公司運營管理,加強客運安全管理。到2020年,力爭實現建制村班車通達率達100%,公車輛配置達到50輛,公交線路達到20條以上。(縣交通運輸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提升航空網。加強協調聯繫,力爭昌寧縣通用機場2016年內開工建設,積極籌措項目資金。(縣發改局牽頭;縣國土資源局、林業局、財政局、氣象局、交通運輸局等有關部門及田園、溫泉鎮人民政府配合)

3.最佳化能源保障網。田園、柯街、灣甸、勐統、耈街等重點布局地區要著力開展110千伏、220千伏骨幹聯網建設。繼續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加大輸電線路改造力度,改造提升更戛、岔河35千伏變電站,建成勐統、耈街110千伏變電站,實施柯街110千伏升級220千伏變電站建設,到2020年實現35千伏電網鄉鎮全覆蓋,10千伏電網村組全覆蓋,確保供電能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加快在建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卡灣梯級水電站、芒黑河水電站、岔河一二級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力爭勐統河一二級水電站開工建設,新增水電裝機6.615萬千瓦。對彎弓橋一二級水電站、橄欖河二級水電站、三八溝水電站進行改造擴容,提升水電站運行質量,力爭水電總裝機達到12.943萬千瓦;繼續推進小水電代燃料工作,力爭小水電代燃料率達40%以上。建成中緬天然氣管道配套支線管網隆陽至昌寧支線管網、縣城天然氣利用工程,力爭實現縣城規劃區居民和特定行業天然氣利用全覆蓋。(縣發改局牽頭;縣電力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4.暢通水網。實施水源工程網、城鎮供水工程網、農村供水工程、農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處理網等工程,實現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重點骨幹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建成松林、羊腸河、長嶺崗、桂花樹4座小(一)型水庫;建成立新中型水庫,開工大水平水庫改擴建工程;新建磨刀河、大沙壩、二道橋等8座小(一)型水庫和胖馬河、松坡河、紙廠河等15座小(二)型水庫;啟動峨頭山大(二)型水庫前期工作。新增蓄水能力7000萬立方米,累計水資源控制能力達2.27億立方米;以完善配套管網,增強供水能力,改善灌溉條件為重點,新建中型灌區改造工程6件、小型灌區7件,高效節水增效工程28件,乾支渠防滲工程9件,實施“五小”水利工程1.4萬件,力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累計有效灌溉面積達62.58萬畝,水利化程度達58%。加強水土綜合治理。依託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土地治理等項目,對坡耕地、河邊土地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河道治理105公里、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6件、水資源生態治理工程4件,力爭五年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劃定縣、鄉、村、組各級重點水源保護範圍,加強水源點保護,完善縣城供水管網,穩步推進重點建制鎮供水工程,實施農村人飲提質增效工程,解決28.0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力爭飲用水源區水質達標率達100%,城市供水普及率達99%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縣水務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5.提速網際網路。創建新型智慧城市,實現“寬頻昌寧”全覆蓋。協同推進光纖入戶、3G/4G/5G網路、“光進銅退”和網路雙向化改造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4G網路、光纖寬頻網在農村的覆蓋範圍,提升網路服務質量,以網路的寬頻化和融合化拉動三網合一、兩化融合,促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城鎮光纖接入能力達100Mbps,行政村光纖接入能力達30Mbps,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0%以上。(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牽頭;縣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6.完善市政基礎。依託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組團支廊和道路纜線溝建設,統籌將電力、通訊、給排水、燃氣等納入地下管廊。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開工建設昌寧中心城市農田濕地公園、水上運動公園、科普公園建設。結合山、水、田、城、園相融的自然格局,構建區域綠色生態體系。加大城市污水、垃圾、市政道路等投入力度,最佳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停車場,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建設進度,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2013年—2017年計畫。(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縣水務局、佳陽公司等有關部門及田園鎮人民政府配合)

(二)有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改造傳統產業。生物資源加工:推進行業生產設備的智慧型化改造,加快智慧型物流管理等技術和裝備套用。鞏固提升糧油、兩煙、畜牧、茶葉、水果、桑蠶、甘蔗等傳統產業。錫:加強錫礦資源管理,推進整合資源,促進集團化發展。銅:繼續加大銅礦資源地勘工作。矽:積極推廣木炭替代技術,延長矽產業鏈,做大做強工業矽產業,抓好矽業產能翻番,積極推進多晶矽生產項目,加快雲南新澳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單晶矽生產項目建設。活性炭:加快活性炭項目建設並儘早投產。(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縣農業局、旅遊辦等有關部門及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培育7大產業。著力推進生物製藥和大健康、信息、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旅遊文化、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現代物流7大重點產業。

(1)生物製藥和大健康產業。建設萬畝優質中藥材基地,大力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建成集健康、養老、養生、醫療、康體等為一體的醫養中心,積極推進生物藥劑製藥廠建設,加快中藥飲片、茶葉系列保健品研發。集中打造中草藥種植基地,積極推進2000噸中藥飲片建設項目和醫養中心建設,加快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縣衛生計生局、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縣發展改革局、財政局、民政局、招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扶貧辦、供銷社及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信息產業。加快信息產業重點園區項目建設,建設信息產品出口加工集散地。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光網覆蓋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輻射作用,規模推進FTTH建設,建成“全光網縣”,普及4G網路,超前部署支撐5G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全面推進“三網”融合,保持寬頻網路的領先優勢。加強信息安全建設,構建網路治理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營造安全可信的發展環境。以昌寧生物資源加工工業園區為依託,推進昌寧縣大數據與生物資源加工貿易示範運用建設項目,建設特色生物資源加工貿易平台和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系統各1個,並建立產品追溯及信息處理平台。推進政務惠民工程大數據建設項目,建立數據中心繫統平台,完善全縣公共信息共享資料庫,完成相應的軟體和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建成集交通、智慧旅遊、區域醫療衛生、健康大數據、中醫智慧型治療服務、教育等面向社會公眾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平台。抓好新型智慧城市有關項目建設。把信息惠民工程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安排,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關任務,抓好智慧型化基礎設施、普惠化服務體系等項目。(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縣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公安局、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衛生計生局、旅遊辦、交通運輸局、政務服務管理局、電力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公司、縣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3)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突出生態、環保、優質、安全的優勢和特色,著力打造昌寧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堅持推進農業莊園示範、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提升、農產品品牌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城鄉流通服務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八大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業經濟新業態。深化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土地流轉和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認真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產地認證,積極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對獲“中國馳名商標”、“雲南名牌農產品”、“雲南省著名商標”稱號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給予獎勵。圍繞農產品、畜產品、林產品等系列產品,打造2個以上全國馳名商標,10個以上雲南省著名商標。培育5個以上帶動農戶達300戶以上的果蔬、中草藥專業合作社。鞏固好“全國新增糧食產糧大縣”、“1000億斤糧示範縣”、“雲南省特色農業示範縣”稱號。支持保山穩隆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昌寧笑笑果食品有限公司、雲南中麒果業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維多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發展。著力推進昌寧縣5萬畝茶葉出口示範基地建設、昌寧縣10萬畝柑桔產業綜合開發、昌寧縣5000畝農作物良種繁育核心基地建設、小灣庫區昌寧段網箱淡水養魚綜合發展、昌寧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綜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昌寧縣景潤江萬畝高原特色果蔬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昌寧縣20000畝標準化有機茶生產基地及CTC紅碎茶、綠茶生產線改擴建、雲南維多酒業有限公司高原特色滇橄欖產業化建設等項目。(縣農業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水務局、林業局、環境保護局、招商局、供銷社、佳陽公司、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4)新材料產業。依託資源、能源優勢以及產業布局,推廣使用先進工藝技術,提高化學級工業矽生產比重,加快引進矽下游產品的生產,延伸矽系列產品產業鏈。重點發展工業矽和單晶矽切片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光伏扶貧重點項目。鼓勵對硅藻土、高嶺土的開發利用,開發板岩系建築裝飾材料,加快活性炭項目建設並儘早投產。(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發改局牽頭,縣財政局、國土資源局、水務局、林業局、安全監管局、環境保護局、招商局、工業園區管委會、電力公司、科協、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5)旅遊文化產業。圍繞田園城市、千年茶鄉兩大品牌,打造休閒養生、生態田園、農業莊園、戶外運動、民俗體驗、歷史文化六大旅遊產業集群,加快“游百里長湖、探神秘天堂、賞田園美景、浴天然溫泉、品昌寧紅茶”旅遊環線開發。加快推進天堂山戶外運動生態休閒旅遊區、瀾滄江生態旅遊開發建設,深度開發阿背寨、雞飛溫泉和小橋溫泉休閒度假旅遊項目,繼續打造柯街、灣甸等特色旅遊小鎮項目。到2020年,全縣建成各種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消費需求的溫泉旅遊項目,建成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和旅遊度假區。全面實施“旅遊+”行動計畫,推動旅遊開發與城鎮、文化、體育、產業、生態、鄉村建設融合發展,推動昌寧旅遊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康體養生、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等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天堂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映春灣瀾滄江文化旅遊度假區、田園城市旅遊綜合體、阿背寨山野溫泉景區、翁堵養生旅遊度假區、雞飛溫泉文化度假區、小橋溫泉旅遊度假區、柯街旅遊小鎮和灣甸旅遊小鎮建設。重點培育昌寧昌韻文化旅遊投資責任有限公司、昌寧祥瑞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昌寧縣映春灣瀾滄江文化旅遊度假區等龍頭企業以及主營業務收入千萬元以上的旅遊企業。(縣旅遊辦牽頭,縣發展改革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國土資源局、農業局、水務局、林業局、環保局、招商局、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6)食品與消費製造業。圍繞將昌寧建設成為雲南省重要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昌寧特色食品加工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健全標準體系,貫徹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茶、糖、油、核桃、果蔬、魔芋等過億的昌寧特色食品加工,全面發展林下產品加工等優勢行業。推動特色消費品製造業轉型升級,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高端型轉變,加快高檔家具製造、石材系列裝飾加工等消費品項目建設。加快昌寧縣生物資源加工園區建設,推進昌寧摩爾農莊核桃深加工生產線建設、年產3500噸昌寧紅茶生產線擴建項目。加快福潤加工重新招商工作,積極推進項目投產使用。重點培育現有茶、核桃、果蔬、繭絲、林下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引進高檔家具製造、石材建築裝飾等企業入園建廠。(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縣農業局、財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環境保護局、招商局、旅遊辦、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7)現代物流產業。圍繞將昌寧建設成為瀾滄江流域區域商貿中心,依託高速公路、通用機場、瀾滄江碼頭建設,完善和最佳化現代物流網路布局,加快物流中心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交通設施運輸裝備的現代水平和運營效能,更好的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服務於人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增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加快物流園區、城東高速物流園區示範建設項目,建成茶葉、核桃、果蔬、建材的倉儲中心(含冷藏)和零售批發綜合物流園區,建立標準的現代物流平台。加快建設耈街、勐統、大田壩、灣甸、卡斯5個鄉鎮的物流配送服務中心。(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農業局、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住房城鄉建設局、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三)全面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1.構建新型人才供給體系

(1)加快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供給結構。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以上。完善義務教育體系,加快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現代管理、學生關愛“五大工程”,啟動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計畫,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增量提質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做好特色化發展實驗學校創建、省一級高完中辦學水平綜合評價申報工作,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著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民辦教育提升工程,加快繼續教育發展,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3500人以上,年培訓產業人員1.5萬人次。(縣教育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切實增強教育供給能力。堅持“開門辦教育”的理念,創新教育管理的巨觀、微觀體制機制,不斷激發民間、社會各主體辦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著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好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檢查工作,確保全縣2018年底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著力提高教育經費保障與管理水平,確保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縣教育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3)著力提高教育供給質量。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擴大“特崗計畫”實施規模,重點補充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穩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繼續組織實施“國培計畫”“中國小幼稚園教師省級培訓”等項目。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教師資格註冊制度。統籌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推進“全面改薄”工作,每年投入資金0.4億元,新建、改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及附屬設施2萬平方米,確保“全面改薄”工作在2018年底前與全省同步全面完成。(縣教育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4)增強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的適應性。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教育”行動計畫,繼續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和套用,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整合各方資源建設一批優質線上開放課程,推進線上線下課程共享與套用。(縣教育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著力提升健康服務水平

(1)補齊醫療衛生資源短板。實施縣鄉村百千萬工程,著力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傾斜。繼續實施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項目,辦好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每個鄉鎮辦好1所鄉鎮衛生院,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範圍內或每3萬—10萬居民規劃配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行政村辦好1個村衛生室(所),構築全面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實施醫養結合工程,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業務協作機制,探索養老機構與醫院建立合作關係。(縣衛生計生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提高醫療衛生供給服務能力。全面實施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邊境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縣級醫院積極爭創三級醫院,加強縣級醫療機構以人才、技術為核心的能力建設,加強專家工作站、臨床重點學科培育,加強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不斷提高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建成一批有輻射和示範作用的臨床重點專科群,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建設1個臨床重點科室。開展基礎人才培養計畫,增加急需緊缺的產兒科專業人才培養。開展“拴心留人”計畫,對到基層服務的衛生計生專業人才給予政策傾斜。(縣衛生計生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3)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繼續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目標,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多措並舉推動解決“以藥養醫”問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加強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鞏固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大力改善醫療服務。遵循“民眾自願、政策引導、試點先行、循序推進”的原則,深化分級診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為核心的較為完善的分級診療模式。以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明確診療標準,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建立基層首診、基層簽約服務、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銜接等機制;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比例。鞏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推進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籌資和保障水平調整機制。以省級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平台為基礎,不斷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和基本藥物制度,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縣衛生計生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四)全面統籌推進脫貧攻堅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將易地扶貧建成美麗村莊、產業扶貧建成產業發展、教育扶貧建成育才工程、生態補償建成青山綠水、社會兜底建成光彩事業。投入資金6億元以上,加大對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投入力度,實施整鄉推進項目5個以上、整村(含自然村)推進項目100個以上、以工代賑項目8個以上,易地扶貧5000戶2萬人以上,對少數民族鄉鎮開展重點幫扶。(縣扶貧辦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五)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以通道建設、投資貿易、產業合作、人文交流為重點,不斷開創對內外開放新局面。緊緊抓住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瀾滄江經濟帶發展、板塊經濟等戰略機遇,自覺融入全國、全省、全市的發展大局中,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以爭取建設國高網G5615天猴高速公路昌寧段為重點,集中力量加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區位優勢,為擴大面向南亞和東南亞開放,參與對外開放戰略奠定基礎。發展外向型經濟,針對南亞和東南亞各國的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突出區域特色,做強做大做優泡核桃、茶葉、果蔬、畜牧業等高原特色農業;依託資源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礦冶、化工、建材、生物資源加工等產業為重點,積極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建設一批出口導向型企業群體;依託生態景觀、田園城市和千年茶鄉等優勢資源,以建設雲南沿邊旅遊重要驛站為目標,做強做大旅遊產業,努力把昌寧建設成為雲南面向南亞和東南亞開放的重要產業基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鼓勵縣外資本到昌寧投資礦冶加工、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現代服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同時支持縣內企業到縣外投資興業;引導企業以併購、參股、股權置換等方式參與企業改造,以專利權、合作開發、合作生產等方式進行聯合生產,著力培育出口導向型企業;完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和服務保障,建立健全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的服務支撐體系。(縣發展改革局牽頭;縣工業商務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六)切實完善體制機制

1.建立重大項目聯動推進工作機制。制定縣級聯動推進重大項目計畫,明確項目聯動推進階段目標任務,實行縣級分管領導責任掛鈎,縣直職能部門工作任務責任掛鈎機制。建立部門聯動推進工作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實現信息共享、運行聯審聯批,找準著力點合力推進。建立要素保障機制,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的原則,確保項目用地、林地征占用、建設資金等要素優先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縣發展改革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2.推進“放管服”改革縱深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繼續簡化項目審批程式,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服務,減輕業主項目申報負擔,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強中介服務機構監管,全面推行中介服務公開承諾制、職業公示制、限時辦結制、契約管理制、收費公示制、執業記錄製等,推動項目儘快落地實施。落實國家進一步簡化投資項目報建審批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最佳化減少開工前的報建審批事項,將投資項目開工前的報建審批事項由65項減至42項以內。推進前置審批事項精簡試點工作,推行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兩項前置審批事項,其他事項進行並聯辦理,明確環評審批作為前置條件範圍,最終形成項目審批前置要件“兩個半”。(縣發展改革局、編辦、政務服務管理局牽頭;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3.建立完善項目融資機制。推行“政府投資+銀行信貸+社會融資”聯動機制,多舉措創新投融資模式推動項目建設。落實國家和省創新重點投融資鼓勵社會投資的政策措施,清理和廢除不符合國家民間投資政策,進一步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相關配套措施,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大力推行PPP模式,制定出台《昌寧縣關於加快推進政府與社會合作模式(PPP)的實施意見》,完善價格政策,細化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占用等收費實施細則或指導意見,挖掘項目的商業價值,構建合理有效的投資回報機制,穩定企業參與PPP建設預期收益,增強社會資本參與全市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推動運用基金投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各類金融工具,建立期限匹配、成本適當以及多元可持續的PPP項目資金保障機制。完善充實PPP項目庫,以城市供排水、高速公路等項目為突破,爭取包裝、推介、上報和實施一批PPP項目。(縣財政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4.建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通過整合現有財政專項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創新合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並撬動金融資本等方式籌集資金,支持重點產業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向重點產業集中投入。(縣財政局牽頭;縣佳陽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四、保障機制

(一)明確責任抓落實。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形成各負其責、密切協作的工作推進機制。縣直牽頭部門要細化目標和責任,對照《昌寧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各專項規劃,加快制定補短板具體工作計畫,進一步明確路線圖、時間表,並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服務。完善項目儲備和推進機制,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投資服務促進體系,提高服務效能,確保補短板各項措施紮實有效推進。

(二)強化要素抓保障。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資源要素調控調配力度,確保各類資源向補短板領域重點傾斜。加強政府投資的支持和引導,縣財政局根據財力情況逐步增加補短板相關資金,鄉鎮財政要對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補短板項目給予重點保障,各級各類財政性引導資金要對補短板項目進行優先支持,縣發展改革局要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中央、省預算內補助資金。縣國土資源局要對補短板項目用地給予重點支持。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的環境容量要優先用於補短板重大項目。

(三)拓寬渠道抓融資。要創新和拓展補短板投融資體制,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和運營機制。通過降低門檻、暢通渠道、最佳化管理,引領社會資本參與補短板專項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貸結合、債貸結合的積極效應,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大對補短板項目的融資支持。加快推廣PPP等新型投融資模式,建立有利於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制度體系,儘快在補短板領域實施一批有影響的PPP項目,2016年完成融資20億元以上。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社會投資的活力和動力,全面最佳化投融資環境。

(四)完善機制抓督查。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要將推進補短板項目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確保責任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建立督查考核機制,按照細化的工作目標和重點,縣政府督查室將對補短板專項工程涉及的重大項目推進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加強工作考核,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給予褒獎,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嚴肅問責,努力在全縣上下形成齊抓共管、狠抓落實的濃厚氛圍。

昌寧縣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0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