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10]

早戀[10]

早戀指的是青春期青少年建立戀愛關係。“早戀”一詞只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早戀一般指未進入大學階段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經過二十年在中國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髮育的基礎上,也是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

基本信息

定義

狹義

早戀早戀

早戀,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過早的戀愛。嚴格來說,是男女雙方都向對方告白,才能稱之為戀愛。

如果沒有過告白行為,就不能稱之為戀愛,不能稱之為戀愛就更不能稱之為早戀。只有作了告白行為(情書,直接告白等)才能算作戀愛,算作戀愛之後,才能根據受教育階段判斷是否早戀。

一般認為在大學階段以前的戀愛都屬於所謂“早戀”。

廣義

早戀並不是一個正式和專業的詞語,只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實際上也並沒有正式的標準來界定是否早戀。將青少年由於正常生理和心理發展造成的對異性的愛慕歸為“早戀”,顯然不科學。

一般認為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青春期

青春期戀愛指發生在青春期的戀愛行為,或者是對異性的愛慕。而在中國,思想傳統的長輩們與應試教育界一般認為早於18周歲的戀愛應算作“早戀”並極力反對這種戀愛行為。這種做法在多種層面上都是錯誤的。

袁枚的《子不語》記一故事:

五台山某禪師,收一沙彌,年甫三歲。五台山最高,師徒在山頂修行,從不一下山。後十餘年,神師同弟子下山。沙彌見牛馬雞犬,皆不識也。師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馬也,可以騎。此雞犬也,可以報曉、可以守門。”沙彌唯唯。少頃,一少年女子走過,沙彌驚問:“此又何物?”師慮其動心,正色告知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屍骨無存。”沙彌唯唯。晚間上山,師問:“汝今日在山下所見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總覺舍他不得。”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情竇初開的青少年對異性的思慕。

在科學界,青少年由於正常生理和心理發展造成的對異性的愛慕則被歸為的廣義“早戀”一說,是違背科學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反而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保持。尤其是經受過高等教育以及享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西方家庭,很注重孩子的性道德和性習慣培養,而並非我們所道聽途說的對孩子過早進行性嘗試持有鼓勵的態度。在這種意義上來講,他們與東方所謂傳統家庭的教育思想倒是極為統一的。

表現

進入青春期後,出現異性愛慕傾向的青少年,會主動接近自己喜歡的異性,雙方交往頻繁,相互傾心,就可能導致戀愛的發生。

(l)由性衝動和外在吸引而產生,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慮;

(2)彼此往往是由雙方身上的某一方面的優點產生傾慕之情,缺乏對對方的全面評價;

(3)缺乏責任感和倫理道德觀念的約束,易發生性行為。

特點

由早戀的各種情況綜合起來看,早戀通常有下列4種特點:

朦朧性

青少年對於早戀發展的結局並不明確,早戀的青少年僅僅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而對未來家庭的組建、處理戀愛和學業之間關係、區別友誼和愛情等問題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矛盾性

早戀的青少年其內心充滿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歡的異性接觸,又害怕被父母發現。可以說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是並存的。對於暗戀的早戀者而言,這種矛盾性還表現在是否向愛慕者宣示愛意(表白)的矛盾。

變異性

友情是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因為青少年往往欠缺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及經歷,導致雙方缺乏互信;關係一般都難以持久。正是這樣,常常令雙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異性

早戀早戀

青少年的早戀行為有明顯的差異。在行為方式上,極其隱蔽,通過書信、電話、手機或者網路等傳遞感情,進行秘密的私下溝通和感情交流,家長和老師難以發現,但也有青少年會公開他們的關係,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

在程度上,大多數早戀者還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從人際關係上看,一般沒有超出正常的朋友關係,但有的早戀者關係發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時甚至發生性關係。

在年齡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歡比自己年齡大、比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則通常喜歡比自己年齡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年齡相當時,女孩會採取主動,但根據實際情況看,更多的是男孩採取主動。這現象尚沒有定論。

類型

早戀的類型主要可以歸納為下面8種:

愛慕型

這類青少年是由於互相之間對對方的愛慕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這類早戀十分常見,而根據愛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為下面3類:

(1)儀表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表而產生的,也是最常見,但最難以持續和穩定的。學校中總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備受異性追崇,就是含有這個因素。

(2)專長型

這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項自己崇尚的能力或專長而產生的早戀。這類早戀常常是女孩採取主動。

(3)品性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產生的早戀,這相比而言維持得比較持久。

好奇型

這是因為對異性留有的好奇心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性意識的不斷發展青少年會產生對異性身體、生活、心理和對自己態度的好奇,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種心理現象。青少年容易產生性衝動,從而對異性保持一種敏感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而結交異性朋友。

模仿型

這是由於模仿社會上、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中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

從眾型

這是迫於周圍同齡人的壓力產生的早戀現象。例如本來不存在的戀愛關係,可能被周圍的人杜撰出來,即“謠言”或者“緋聞”。在這樣的環境下,迫於輿論的壓力,很容易對其產生愛慕之心。

愉悅型

青春期男女之間作為同學甚至同桌,由於較多的交流和信息傳遞,會對對方產生更為細緻和透徹的理解,在這種狀況下容易產生早戀。這也是“同班戀”甚至“同桌戀”的重要原因。

補償型

一些青少年由於在學習生活中遭受挫折,使自己自尊遭到損害,為達到發泄目的,往往會找異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謀求補償。這類早戀融入了真實的感情,容易發展深化。

逆反型

由於社會意識和輿論的因素,青少年的兩性交往常會受到家長、老師的不恰當干預,容易誘發其“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心理。在這種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來正常恰當的異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戀發展。

病理型

在當代社會,營養條件優越,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種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遺傳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變態心理。這是誘發青少年早戀的主要客觀因素。

上述的各種類型也常見於成年人的戀愛之上,尤其是第一次談戀愛,當然也有沒有經歷過早戀的人。而且,因為成年人的力量較大且有較多的知識,所以產生的相同後果有些性質比早戀的孩子更為惡劣。

科學性

因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發育,第二性徵出現後,逐漸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趨勢。所以對異性產生好感或是發生戀愛行為是青春期的普遍情況,是生理與心理發育的必然。

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戀愛。

青春期戀愛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髮育的基礎上,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然而,在中國,思想傳統的長輩們與應試教育界一般認為青春期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應試能力和學業成績等,或者是認為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但是,亦有教育學家和青少年家長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然而早戀不等於做愛,中高學生沒有責任的概念早戀做愛後都會被拋棄,從而影響以後的心理性格的正常發展。

評價

但是,在中國文化、社會上的普通觀點是,早戀對青少年的前途和發展有害。很重要一種原因是教育制度的極大競爭性和社會的極度功利化。報紙和別的媒體也報導早戀這現象對學生的危險與家長的擔心。這種現象也從一定側面反映出成人社會對於主流話語權的壟斷。

其實,在青春期階段對異性產生愛慕感甚至好感都是比較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但是,這是有分寸的。而把握好分寸、不輕易越界,這對與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青少年還是較高要求,不容易做到。基於很多人認為早戀發生不能避免,而適當的自控及外界對早戀的青少年做出適當的疏導和幫助卻是應該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由於早戀的主體生理的不成熟,較之青少年不易產生性衝動,使得早戀行為給人感覺更純潔更神聖更美好,往往也更值得回憶。這樣說來,早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值得提倡,至少不要阻礙她的發生。但是必須是在不對主體造成傷害的情況下。所以對於存在早戀傾向的青少年提出以下忠告:

1、必須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2、儘量不使早戀行為影響到正常的學業。

3、不能讓早戀行為給自己的身心帶來傷害。

其實人一生當中,最純真的感情就在這段時期,那時候一起,望藍天白雲,讀月亮星星,看樹葉從枝頭悄悄滑落,看小鳥在空中歡快追逐……

那時候的浪漫幸福是短暫的。也正因為它短暫,才有後來那銘刻於心的回憶,那甜甜的、幸福的、值得珍惜一輩子的回憶,越是短暫,就越值得珍惜。

容許

一些態度較為開明的家長和素質教育界都會容許青春期戀愛,因為戀愛是青少年的人權和自由,有的教育學家、家長和學生認為早戀有以下益處:

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獨立能力。 熟悉與學習戀愛,為將來的戀愛打下基礎。 滿足青少年渴望接近異性的心理。 緩解學習和生活的壓力,獲得更多的積極情緒。 培養勇氣與承受挫折能力。 擁有情感上的寄託,使精神不感到空虛。 培養審美的能力。 提高情商。 培養對他人,尤其是對異性的鑑別能力。 提高自信心。 較成年人的戀愛而言,青春期戀愛顯得更為純潔,較少涉及性和利益。 青春期戀愛為許多文化產物提供了了靈感,如一些言情小說、動漫與戀愛題材電子遊戲 。

反對

青春期戀愛難以得到中國應試教育界和思想較為傳統的家長們的認可,還被稱作是“早戀”,但事實上,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青春期心理表現。下面是一些應試教育者歸納出的一些危害:

影回響試能力和考試成績,使得青少年無法成為應試教育標準下的“人才”。 給予青少年更多的自由與空間,使青少年變得難以管理,有違應試教育的初衷。 青春期戀愛與過早發生性行為相關,過早發生性行為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保守思想不允許男女談戀愛,青春期戀愛行為更是違背了這種思想。

這些青春期戀愛的反對者還給出了下列避免青春期戀愛的方法:

要克服阻礙學習成績的不良因素,端正好好學習的思想態度; 自覺的約束自己,減少異性對自己的刺激或誘惑; 在師長的指導下,加強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培養。

其他

早戀早戀

在西方社會,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親吻、擁抱,被視為比較正常的關係(西方社會本較開放, 異性朋友間擁抱是完全可接受的)。

只要未有發生婚前性行為或導致少女懷孕,即使是在較保守的信奉宗教的家庭也不會限制十六歲以上的高中生談戀愛的。雖有宗教界人士針對未婚性行為提出異議,但提倡的僅是婚前守貞運動,並非禁止青少年戀愛。

事實上在西方,“早戀”一詞根本不存在。而在中華文化圈中的日韓台越等國家地區乃至整個東亞,也沒有中國內地這般持有對青少年戀愛如此敵視的態度。而絕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學校限制學生戀愛視為非常不可理解之事。雖然大多數西方人在青春期時期並沒有談過戀愛(也是由於青春期戀愛膚淺的性質),就算戀愛了也大都難以持久,但總的來說西方人對青春期戀愛持寬容態度。

在中國舊社會,大都是父母包辦婚姻,雖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稱為早婚、早育。至於戀愛,則是不論何種年紀,都是不被允許的,而不是只有18歲以下的早戀被認為是不好的。

家長對待

早戀早戀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性同年齡人中形成親密朋友關係的同時,由於性的萌動而導致對異性的關注和戀愛的感情,而且,這種關注會不斷增強,以致對特定的異性萌發出愛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家長應該信賴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處理情感波動的問題,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覺地去約束自己的行動和生活的。

在對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戀”的問題上,家長可以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1)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要對孩子進行熱情的幫助,可以告訴孩子: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英俊少年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喜歡心目中特定的異性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發生的,但這種喜歡只能保持在友誼的層面,不能成為“戀愛”,因為你們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如果因為早戀而荒廢學業、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發現孩子陷入早戀,孩子對所愛慕的對象魂不守舍時,家長不能用譏諷、責罵甚至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更不能沖向學校、對方家中,或向鄰里訴苦,弄得滿城風雨。最好的辦法是理解孩子,體貼孩子,運用“冷處理”的辦法。因為當孩子產生戀愛情感時,隨著憧憬產激動也會為傷感、社會環境壓力、甚至性慾的糾纏而苦惱,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這種內心情感,而且還要從旁加以引導,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給孩子以熱情、嚴肅的忠告。要教孩子自尊自愛,區分友誼與愛情的關係,適當地向孩子講講愛情的社會道德性和愛情的權力責任,使孩子對戀愛、婚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要告訴孩子初、高中生談戀愛最後“終成眷屬”的還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戀對中學生學業有影響,如果因談戀愛影響到不能繼續求學深造,即使兩人結婚了,生活也必將充滿坎坷與矛盾衝突,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對孩子早戀問題,家長的教育要和風細雨,又要有一定嚴肅態度,不能埋怨、責備,幫助孩子走出“早戀”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3)家長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動,以轉移其注意力,發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內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校外的旅遊、交友、公益勞動等既可鍛鍊身體,又可益智、養性。同時,鼓勵孩子根據個人興趣,發 展個人愛好,如進行集郵、讀世界名著、練習寫作投稿,使課餘的時間充滿情趣,充滿快樂,也許,“早戀”的情感會適當減弱和轉移。 對於中學生“早戀”問題,筆者想多說幾句。因為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兒童營養供給充分,加之社會環境有形無形的“性”刺激,兒童性成熟年齡明顯提前,這也導致了現在中學生談戀愛年齡普遍提前,甚至部分國小高年級中也出現了談戀愛現象。對此,家長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不能視中小學生早戀低齡化和早戀者數量激增如洪水猛獸。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學習一些有關兒童心理學特別是青春期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提高素養。平時要對孩子多留意觀察,多和孩子談心。

下面是孩子可能早戀的9種信號,供家長參考:

(1)孩子變得特別愛打扮,注意修飾自己,常對著鏡子左顧右盼。

(2)成績突然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3)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願和父母多說話。

(4)在家坐不住,經常找藉口外出,瞞著父母在公園、歌廳等場所,有時還說謊。

(5)放學回家喜歡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或呆在一邊想心事,時常走神發獃。

(6)情緒起伏大,有時興奮,有時憂鬱,有時煩躁不安,做事無耐心。

(7)突然對描寫愛情的文藝作品、電影、電視感興趣。

(8)突然喜歡談論男女之間的事。

(9)背著家長偷偷寫信,寫日記,看到別人趕忙掩飾。

處於早戀之中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反常現象。比如上課分心走神、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情緒起伏大,心神不寧;開始注意打扮,突然大手大腳花錢,善於在某個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突然有人寄信、打電話來,但寄信人、打電話人不留地址、姓名;經常與某一異性交往,甚至發生各種越軌行為。

原因

隨著社會的進步,青少年早戀已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新問題。促成早戀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進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生理的發展開始產生性意識。他們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他們注視著異性同學有關自己的一舉一動。逐漸地,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漸由對群體異性的好感轉向對個別異性的依戀,形成一對一交往的行動,即進行早戀。

2 、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春期如何進行健康的異性交往,如何正確區分友情與愛情,與異性交往的行為規範如何……青少年缺乏這些知識,又無行為規範訓練,客觀條件往往也造成與異性交往的阻力,缺乏與異性朋友建立純真友誼的條件。

3 、青少年獨立意識的作用。 他們對成人世界盲目嚮往和追求,以為能戀愛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視了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鍛鍊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現。

4 、學校中一些因素的影響。 例如:班幹部因工作上接觸的機會多,被雙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學的學習壓力大,為了尋求刺激;有些同學對學習失去興趣,把精力轉移到對異性的追求上,以填補精神上的空虛;校園裡一些同學公開早戀的誘惑等,都是促成中學生早戀的因素。

5 、家庭因素。 中學生早戀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父母離異,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父母缺乏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確處理異性之間的關係;父母在孩子面前過分親昵;對孩子所看的書籍、影視錄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異性交往不加以指導等,都是促成中學生早戀的因素。

6 、社會因素。 中學生接觸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視書刊、淫穢錄像以及黃色網站的影響。

家長在了解到孩子的早戀情況以後,要做好自我心理調適,要加強對孩子的指導。做到沉著審慎,不急躁訓斥;能夠正視早戀,以冷靜的心態分析孩子早戀的原因;要以平等、真誠、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多尊重、關心、理解孩子。如果家長產生了惱怒、發火、氣憤等心理狀態,千萬不要把它發泄在孩子身上。應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識,以提高認識,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

1 、尊重、關心、理解孩子,加強情感溝通

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尊重他們在生活中的合理要求,這是取得孩子尊敬和信任的前提。在尊重的同時,要倍加關心孩子,對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失誤,應及時地幫助孩子找出原因,總結教訓,耐心地做好疏導工作。此外,家長要從各方面理解孩子,尤其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一系列變化及由此產生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只有家長以平等、真誠、信任地態度出現,孩子才會敞開心扉,才便於找出問題地癥結。真正地教育並不是口頭上地說教,而是人與人之間地相互接觸和交流。

2 、幫助孩子提高認識,正視早戀

為了幫助早戀孩子真正“回心轉意”,家長可以向涉世不深地孩子恰到好處地灌輸一些正確地觀點,推薦給他們一些青少年修養叢書,如“中學生心理和健康讀本”等,從中使孩子理解到愛情並不是單純的異性相吸,它包含高尚的情操和充實的精神生活,從而對已有的戀情進行冷靜地分析,如果是被對方地優點和長處所吸引,應當把這種美好地情感深藏心理,變為促進自己前進的動力;如果是被對方漂亮的外表或優越的家庭所吸引,則說明這種感情是很膚淺的。同時,也可以使孩子認識到青少年可塑性強,個人的理想、興趣、志趣的變化都會引起戀情的變化和發展,早戀的成功率極低,所以,應把精力放在追求遠大理想和實現人生價值上,而不宜過早戀愛,空耗精力,消磨時光。

3 、及時與老師聯繫,共同指導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轉移情感

青少年好動好勝,對文體活動、科技活動和各種比賽活動有著廣泛的愛好了和興趣。 家長和 老師都鼓勵早戀中的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豐富他 ( 她 ) 的精神生活,把興致、注意、精力都轉移到活動中,轉移到競爭中,轉向渴求知識、發展智力、增強體質方面,轉移到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方面上來。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對科技、文藝、體育等方面的濃厚興趣和高尚情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活動中健康、寬鬆的男女交往環境,在集體活動中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增加孩子對多個異性的了解,逐步培養對異性的正確態度和純真的關係,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分寸,鍛鍊理智分析和冷靜控制情感的能力。

4 、最佳化家庭環境

家長在對青少年早戀現象的教育、引導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一方面要控制自己在子女面前某些過分親昵的行為,以及有意無意之中對男女問題的津津樂道;另一方面,要利用親職教育在倫理道德、家庭責任、社會義務等方面的特殊優勢,讓子女從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責任、家庭義務、家庭責任中,認識到人在生理、心理、思想成熟之前,由於早戀而有可能帶來的困惑、不適應和艱難,從而使青少年心目中的盲目幼稚的異性憧憬加入現實成份,從而使他們逐步地成熟起來,早戀現象也就從他們的內心深處自覺地得到遏止。對於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家長應更多地關愛孩子,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是最溫暖的地方,是自己避風的港灣,以減少孩子從異性那裡得到關愛的機會。

5 、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面對現實,去解決問題

面對早戀之中的孩子,或許父母已經做了很多,但是,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要幫助孩子真正解決早戀問題,還需要家長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去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父母在做好以上幾方面的同時,還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去思考、去面對、去解決,使其自身內在的因素髮生轉變,這一環節在解決孩子的早戀問題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長禁忌:對孩子冷嘲熱諷,說一些過激的語言;以粗暴的態度訓斥孩子,只禁不導,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動和範圍;體罰、壓制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早戀行為不要不予理睬、聽之任之,更不能支持孩子早戀。如果是那樣的話,會害了孩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