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日本醫蛭狹長稍扁,略呈圓柱形,長3—5cm,寬0.4—0.6cm,體環103。背部呈黃綠或黃褐色,背部和縱紋變化大,背中線和一條縱紋延伸到吸盤上,前吸盤較大,口內有3個顎,顎齒髮達,後吸盤呈碗狀,朝向腹面。生活於水田及沼澤中,吸人畜血液,再生 能力極強,能由斷體再生成新體。冬季蟄伏。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乾燥晶稱為“水蛭”。
日本醫蛭體狹長,略呈圓柱狀,背腹稍扁平。前端鈍圓,在正常體態時頭部寬度小於最大。體長30-60mm(個別最大的長達90mm),體寬4.0-8.5mm,,尾吸盤直徑4.0-5.5mm,背面有5條黃白色的縱文,以中間一條最寬和最長,黃白色縱紋將灰綠色分隔成6倒縱紋,背中兩條最寬闊,北側兩對較細。灰綠色縱紋在每節中環上較寬且色淡,因此看上去似由繼續的 棒狀 紋組成。體背側及腹面均有黃白色,而在背側又各有一條很細的灰綠色縱紋,口孔很大口底有新月型的顎3枚。背中及兩側各有一枚,其游離的角質縱嵴上各有一列銳利的 細齒,齒數約55-67個。 大體寬,中段稍後最為粗。
生活習性
日本醫蛭主要吮吸人畜血液。自然界中以魚類和其他動物血為主。日本醫蛭個體小,因以吸活體血為主,所以不易人工大面積飼養,在醫學上多以活體使用,不用來加工藥品。國外對醫蛭有大量需求,但必須是活體。
化學成分
從日本醫蛭中分離並鑑定了8個化合物,其結構分別為:菜油甾醇(campesterol)(1),十六烷基甘油醚(2),(2S,3S,4E)-4,5-二脫氫十八鞘氨醇二十五烷酸脂肪醯胺(3),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二十二醯基)-E-4,5-二脫氫-3-羥基十八腦苷脂(4),丁二酸(5),次黃嘌呤(6),丙胺酸(7),異亮氨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