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第7卷的內容,主要論述從1937(昭和12)年中日戰爭爆發開始,歷經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戰敗,聯合國軍開始占領日本,1951年簽署《舊金山對日和約》,到1954年發生經濟蕭條這一動盪時期的日本經濟。“1概述1937—1954年”試行概述這一時期的歷史演變,也涉及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和國民生活水平等問題.同時,在戰時經濟統制方面,介紹了以“經濟新體制”論為代表的、批判資本主義而倡導“計畫化”的經濟思想,並認為,戰後根據“民主化”思想實行的各項改革具有廣泛而深遠的“革命”作用。雖然本卷標題是根據這兩個內容確定的.但為了充分體現時代意義,打算側重論述第一個問題。
作品目錄
目錄1 概述 1937―― 1954年
一 戰時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崩潰
1 經濟統制和“計畫化”
(1)中日戰爭時期的經濟環境
(2)經濟統制的開始和深入
(3)“計畫化”理論及其評價
2 戰時經濟的實際狀況
(1)產業、軍需及國民生活
(2)“日元區”和資源問題
(3)太平洋戰爭和“大東亞共榮圈”
3 戰敗
(1)國力衰竭
(2)被戰爭扭曲的經濟
二 戰後改革和經濟復興
1 聯合國軍占領日本
(1)占領的目的和計畫
(2)經濟“民主化”
(3)戰敗初期的經濟狀況
2 經濟復興
(1)復興政策的出發點
(2)美國對日政策的轉變和道奇方針
3 韓戰後的復興過程
(1)特需下的經濟運行
(2)媾和條約和日美經濟合作
(3)50年代前半期的經濟狀況
結語
2戰時統制
引言
一 戰時經濟的動員
1 統制的啟動
2 統制的加強
3 對歐洲大戰的反應
二 全面戰爭中的日本經濟
1 對美開戰的頭一年
2 增產政策的推行
3 增產運動的最後階段
三 戰時統制的歸結
1 走向戰敗
2 平時經濟的恢復
3 統制帶來的變化――代結語
戰後民主化和經濟重建
一 “非軍事化’和“民主化’
1《波茨坦公告》和《初期的對日方針》
2 嚴厲的非軍事化政策
(一)――根除物質的戰爭能力政策
3 嚴厲的非軍事化政策(二)――剷除軍國主義根源政策
二 由“非軍事化’轉向“經濟復興’
1 對日政策的轉變
2 和睦和反抗
3 “經濟民主化’政策的任務
三 走向經濟復興
1 經濟復興的初步計畫
2 努力抑制通貨膨脹
3 “經濟復興計畫”的命運
四 由“經濟復興”轉向“日本重整軍備’
1“一舉穩定”抑或“中間穩定”
2 總司令部同美國政府的爭執
3 道奇方針
4 韓戰和對日媾和
4 戰時 戰後的產業和企業
一 戰爭時期的產業結構
1 出於軍需的重化學工業化及其失敗
(1)戰時重化學工業技術
(2)軍需生產陷入困境
2 輕工業的企業整頓
二 復興時期的產業結構
1 基礎產業的恢復生產
2 輕工業的復興
三 大企業的動向
1 戰時
2 戰後
四 中小企業的動向
1 戰時
2 戰後
五 農業面貌的改變
戰時戰後的社會
引言 圍繞著國土的未來面貌
1 著眼點的確定
2 地方利益的個別開發體系化
3 都市計畫變得有名無實
一 近衛新體制和國土計畫
1 中日戰爭和國民生活
2 國土計畫和地方計畫
二 戰時體制和國土計畫
1 日美戰爭和國民生活
2 戰時的國土計畫
三 戰後民主化和國土計畫
1 民主化和國民生活
2 民主化和《國土綜合開發法》
結語――國土計畫的經濟計畫化
走向高速增長
一 巨觀特徵
1 整個復興時期的特徵
2 50年代前半期的特徵
二 產業合理化
1 經濟自立
2 高煤價、高鐵價問題
3 合理化投資的內容和效果(1)
4 合理化投資的內容和效果(2)
5 合理化投資的內容和效果(3)
三 企業體制的整頓
1 企業之間的競爭
2 政策配備
3 長期金融制度的加強
4 勞資關係
四 向高速增長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