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位於京都的皇居曾被稱為京都御所、禁裹、內裹等。明治維新之後遷都東京,按照天皇的指示將京都的皇居命名“京都皇居”,英文名:Kyoto Imperial Palace。其中保留了代表平安時代建築風格的紫宸殿(正殿)和常御殿(日常生活的地方)等。
皇居的稱呼有很多,比如:內裹、御所、大內、大內山、九重、宮中、禁中、禁裹、百敷、紫庭、皇宮、皇城、宮城、蓬洞、大宮、雲上、雲居等等。
發展歷史
“宮”在日語中是“家”加上敬語後形成的辭彙(宮(みや)=敬語(み)+家(や))。這是對身份高的人的住所的一種尊敬,後來逐漸演化成天皇和皇族居住的宮殿的意思。古代每代天皇居住的宮殿都不一樣,皇居就是對這些宮殿的總稱。《古事記》和《日本書記》中有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6世紀,很多宮殿都建造在奈良盆地東南部的記載。
飛鳥宮
從公元592年繼位的推古天皇(豊浦宮)到公元694年持統天皇遷都藤原京為止的約100年裡,奈良以南的飛鳥(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附近)一帶因為宮殿集中而被稱為“飛鳥京”,其中包括了小墾田宮(603~630年)、飛鳥岡本宮(630~636年)、飛鳥板蓋宮(643~655年)、後飛鳥岡本宮(656~672年)、飛鳥淨御原宮(672~694年)等。這些宮殿中,公元7世紀以後建造的都有著以南面為正面的特徵。
此後由於受中國的影響開始建造“京”。京中天皇居住在內裹,即皇居;朝堂院用於處理國政與內裹並設,內裹與朝堂院合成為“宮城”。
日本歷史上的京有:難波京(大阪)、藤原京(奈良)、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
平安時代
平安京是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建立的。960年(天德4年)內裹遭大火燒毀,冷泉院成為內裹重建前的暫時皇居;976年(真元元年)內裹再次受災,藤原兼通府邸中的堀河殿被暫定為皇居。後來平安京內裹又有多次遭受火災,這種情況下一般都將攝關(攝政大臣和代替天皇處理政務的大臣的統稱)或外戚等大臣的府邸作為暫時的皇居供天皇居住,這種暫時的皇居被稱為“里內裹”。到了平安時代末期,以里內裹作為皇居已經是經常的事了。1227年(安貞元年),宮城再次被燒毀後沒有重建內裹,天皇則定居於里內裹。1331年(元弘元年),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北朝的光嚴天皇在土御門東洞院殿繼位,從此這座宮殿就被指定為內裹,被稱為“土御門內裹”,也就是現在的京都皇居的前身了。
明治以後
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天皇行幸東京,入江戶城並將其改名為“東京城”;1869年(明治2年)明治天皇二次東幸並從此定居東京,因此修建東京皇居並保留至今。
歷代皇居
奈良平城宮 - 奈良時代的宮殿 (710年-784年)
京都御所 - 京都的皇宮,在1868年以前為皇室住所
各國總統府邸
各國政治中心你知多少?介紹你所熟悉的各國政治中心的來歷,變更經過,歷史,和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