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二式水上戰鬥機

日本海軍二式水上戰鬥機

二戰日本海軍1940年末為滿足在南太平洋作戰的需要,且用於無陸上機場地區的作戰於是開始採用水上戰鬥機。

基本信息

概要

當時的三菱正忙著零戰與一式陸攻的改良和生產,因此海軍命令當時擁有九五式水上偵察機等小型水上機製作經驗的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進行研製,中島以零式戰鬥機為基礎改造成為水上戰鬥機應急。由三竹忍工程師負責設計,以零戰11型為母體,安裝浮舟成水上飛機。故本機的研製因此全由中島飛行機一手包辦。

由於浮舟造成空氣阻力加大,故在機體下方大型浮筒內裝置有燃料槽以補足因浮筒而降低的續航力。

改造重點

中島在零式戰鬥機上改為:

•主輪與尾輪以及著艦尾鉤都加以廢止

•機體下加裝大型的浮筒和主翼下加裝輔助浮筒

•垂直尾翼面積增大、機身尾部下方安定鰭追加、中央浮筒方向舵延長

•航電系統防水處理

其餘武裝與零戰11型基本相同

性能諸元

•乘員:1位

•全長:10.24m

•全幅:12.50 m

•全高:4.305 m

•主翼面積: 22.438m²

•螺旋槳: H.S.固定3翼式

•自重: 1922 kg

•全備重量: 2460 kg

•動力來源: 中島榮12型空冷複列星型14汽缸

•出力: 940 HP

•最大速度: 437 km/h(4,300m)

•巡航速度: 400 km/h

•著水速度: 111 km/h

•航行距離:1150 km

•有效上升高度:10500 m

•上升率: 5000m/6'49"

•自身武裝:九九式20mm機炮×2(機翼)、九七式7.7mm機槍×2(機鼻)

•掛載武裝:60kg炸彈×2(翼下)

整體評價

當時世界各國還沒有把陸上或是艦載機改修成水上機而實用成功化的例子,因此可說是當時少有的傑作。但是面對盟軍各型戰鬥機,二式水戰的新鮮程度有餘,作戰能力不足,無法達成大的戰果。實證上水上戰鬥機的使用價值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高。

特點

日本海軍二式水上戰鬥機 日本海軍二式水上戰鬥機

日本海軍為滿足在南洋作戰的需要,開始發展水上戰鬥機,用於無陸上機場地區的作戰。由川西公司研製的15試水戰(N1K1“強風”)由於採用多種先進技術而無法及時推出,因此海軍命令分擔零式生產的中島公司將零戰改造成為水上戰鬥機應急。三竹忍工程師負責設計,以零戰21型為母體,安裝浮舟成水上飛機,其改造特點如下:

1)拆除起落架和著艦尾鉤以減輕重量;

2)機身下裝如95水偵一樣形狀的單浮舟,對簡潔的三支柱整形以減少空氣阻力;

3)主翼下的輔助浮舟只用一根支柱;

4)由於主浮舟在機身重心前的側面積較大,相應增大垂尾面積並在下面增加細長安定鰭面以保證方向穩定性與飛機操縱性。

5)為了應對浮舟安裝而代替可拋棄副油箱位置,在其主浮舟內設定330升的燃料箱。

二式水戰的試製機於1941年12月8日首飛,以後對機身和發動機支架加強後定型投產,型號名稱為A6M2-N。盟軍代號 “ Rufe”(茹菲)。二式水戰共生產327架。

二式水戰由於浮舟造成空氣阻力加大,時速降至436千米,而且沒有零戰的靈活性,只有零戰機體的脆弱性。它於1942年秋參加戰鬥,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從南洋各島嶼到太平洋中部島嶼、乃至北方的阿留申群島都有二式水戰的身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交戰諸國中,日本是唯一一個大規模裝備運用水上戰鬥機的國家。這些特殊的戰鬥機部署在非常小的島嶼和環礁的淺灘上,在戰爭中,這些水上戰鬥機部隊曾給日本運輸部隊做空中掩護,(如著名的“東京快車”)並巡航於周邊的水域中,歷史證明在初期發揮了一定的特定效果,但是面對盟軍後期強力戰鬥機威脅下,二式水戰的新鮮程度有餘,但作戰能力不足,無法達成大的戰果。事實證明,水上戰鬥機的使用價值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