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由於這種低價格一般是以對賣方最有利的結算條件為前提條件的,並且,在這種低價格交易條件下,各個方面都很難全部滿足買方的需求,如果買主要求改變有關條件,則賣主就會相應提高價格。因此,買賣雙方最後成交的價格,往往高於價格表中的價格。
日本式報價在面臨眾多外部對手時,
因為一方面可以排斥競爭對手而將買方吸引過來,取得與其他賣主競爭中的優勢和勝利;另一方面,當其它賣主敗下陣來紛紛走掉時,這時買主原有的買方市場的優勢不復存在了,原來是一個買主對多個賣主,談判中顯然優勢在買主手中,而當其它賣主不存在的情況下,變成了一個買主對一個賣主的情況,雙方誰也不占優勢,從而可以坐下來細細地談,而買主這時要想達到一定的需求,只好任賣主一點一點地把價格抬高才能實現。
應對
聰明的談判人員,是不願陷入日本式報價的圈套的。避免陷入日本式報價的最好做法就是,把對方的報價內容與其他客商的報價內容進行一一的比較,看看它們所包含的內容是否一樣,從而判斷其報價與其它客商的報價是否具有可比性。不可只看錶現形式,不顧內容實質,而誤入圈套。如果在對比中發現內容不一致,即從中判斷其內容與價格的關係,不可盲目從事。
需要指出,如果報價內容不具備直接的可比性,那就要進行相應地調整,使之具有可比性,然後再作比較和決策。切忌只注意最後的價格,在對其報價所包含的內容沒有進行認真的分析、比較的情況下,匆忙決策,造成不應有的被動和損失。
另外,即使某個客商的報價的確比其它廠商優惠,富有競爭力,也不要完全放棄與其他客商的接觸與聯繫,要知道這樣做實際上就是要給對方一個持續的競爭壓力,迫使其繼續作出讓步。
與西歐式報價對比
日本式報價實際上與西歐式報價殊途同歸,兩者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一般而言,日本式報價有利於競爭,西歐式報價則比較符合人們的價格心理。多數人習慣於價格由高到低,逐步下降,而不是相反的變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