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曜[漢語詞語]

日曜[漢語詞語]
日曜[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曜,漢語詞語, 日、月、星均稱“曜”日曜應指太陽。 五曜、七曜、九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之一。又作日天曜、日星、日精。

曜,讀作yào。基本字義:1、照耀;明亮:“日出有~”;2、日、月、星均稱“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合稱“七曜” 日曜應特指太陽。

五曜

提到“五曜”,就要談到“五緯”。“五緯”亦稱“五星”,即太陽系裡的水、金、火、木、土(此處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下同)五大行星的合稱。中國“五星”的稱法最早大約出現在公元前四、五百年,這五大行星古稱分別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後來這些漸漸成為古人對這些行星的最常用的名稱。

七曜

“七曜”,古代也稱“七政”。是我國古代對“太陽”、“太陰”、“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體的合稱。同時,由於上面曾經說到的原因,“七政”又稱“七緯”。其實,古人根據觀測認為同時在天空中運動且不同於其它恆星,於是將太陽、月亮同五大行星相提並論,稱“七曜”、“七政”、“七緯”,是古人錯把太陽、月亮也當成了行星;從今天的天文體系來看,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天體,眾行星圍繞其作公轉運動,月亮是地球的衛星,與其它行星的衛星的地位相同,可以這么說,太陽的等級高於水、金、火、木、土五星,而月亮則低於這五行星。

九曜

在我國古天文學上,所指的“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羅睺”、“計都”兩“隱曜”,是為“九曜”。“羅睺”及“計都”均為梵語的音譯,傳說“羅睺”本為統領眾魔的龍,曾與天神們聯合對抗惡魔,但在高奏凱歌之際,他卻趁大家不備,偷喝了聖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陽和月亮看見,就向眾神告發,於是天神趕去奮力將“羅睺”的頭切下,然而此時聖液已在“羅睺”的體內發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體般永恆不滅,自此“羅睺”的頭以及他的身體——“計都”,即成為日、月兩曜永不妥協的敵人,只要環境許可,他們即試圖吞噬太陽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現象,而計都的尾巴有時亦會以彗星的行貌出現在世人之前。

十一曜

在“羅睺”、“計都”之上復加“月孛”、“紫氣”兩“隱曜”,合稱“四餘”,再與“七政”一起,稱“七政四餘”。“七政”及“四餘”中的“羅睺”、“計都”之外,“月孛”及“紫氣”兩曜,傳入我國的時間相對晚一些。明代天文學家邢雲路指出,“四餘”應出自於《都賴聿斯經》,此書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餘”,又合稱為“十一曜”。

二十八正曜

中國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這裡的“主星”也稱“正曜”,即為“二十八正曜”,具體各“正曜”為:紫微、天機、太陽、武曲、天同、廉貞、天府、太陰、貪狼、巨門、天相、天梁、七殺、破軍、祿存、天馬、左輔、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鉞、火星、鈴星、擎羊、陀羅、天空、地劫。

有一說法稱其中“太陽”、“太陰”為“中天主星”,而“天空”、“地劫”即稱為“中天助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