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地 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墓區2.345畝。光緒五年(1879年4月13日),全國著名武術家、山東馬永貞被人暗害,遺體安葬該處。1964年,市政建設需要徵用該地,墳墓遷到保全公墓。
悌字地 俗稱“茶館背後地”,因巷口有茶館而得名。同治八年置地1.854畝;光緒四年,置地1.55畝;民國29年(1940年),上海回教堂理事會又置地0.331畝,建國后土改時測定悌字地面積為4.735畝。1960年,建造盧灣體育場被徵用,墳墓遷葬吉安公墓。
忠字地 俗稱“老墳地”。從光緒八年至光緒三十二年,先後6次共置地10.774畝,建成忠字墓區。此後又陸續購置土地,擴建墓區。民國33年,該墓區共有土地23.19畝。為日暉港清真公墓中最大的墓區。上海伊斯蘭教界知名人士哈少夫、馬長生、金子云、石子藩,愛國民主人士、復旦大學教授馬宗融均安葬該墓區。尹神武烈士因刺殺袁世凱爪牙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後因叛徒出賣被捕,於民國7年慘遭殺害,也安葬於此。1960年,建造盧灣體育場被徵用,墳墓遷葬吉安公墓。
信字地 俗稱“老十塊地”。光緒二十一年,置地5畝建成墓區。其中有印度尼西亞婆羅洲旅滬僑商的墳墓,現存石碑1方,保存於上海回民公墓。
禮字地 俗稱“石人石馬地”。因墓區西南有明代布政司潘允端的墓地,墓道兩旁,樹立石人石馬,故名。光緒三十三年置地3.198畝建成墓區。京劇著名坤角琴秋芳安葬於此。1960年,因市政建設需要被徵用,遺址現為上海篷墊廠。
義字地 光緒二十四年置地6.899畝建成墓區,供貧寒穆斯林廉價或無償安葬亡人。該地與廉字地毗鄰,墓區之間有小巷,巷口有上海伊斯蘭教界知名人士馬乙棠書“清真墓地”題詞。
廉字地 墓區占地5.367畝。亦是供貧寒穆斯林安葬亡人。1964年,因市政建設需要被徵用,墳墓遷至保全公墓。遺址現為上海第三工具機廠廠址。
恥字地 俗稱“新地”,“十九塊地”。民國16年(1927年)、民國18年兩年分4次置地8.128畝建成墓區。1964年,因市政建設需要被徵用,現為上海市第六十四中學、行知藝術師範學校校址。
日暉港清真公墓除上述“八字編號”的墓區外,還有一些未編號的墓區。如:(1)“七家墳”,系七姓穆斯林於民國6年購置2.782畝土地建成,供七家穆斯林喪葬之用。(2)浜南特別墓地,上海清真董事會於民國6年,購地3.005畝菜田建成墓區,因未列入“八字編號”,故稱“特別墓地”。(3)雞鴨菜館業穆斯林置地3.02畝,建成“雞鴨地”墓區。(4)安徽太和縣旅滬穆斯林置地1.38畝,建成的“太和縣新地”墓區。(5)茶陵路175號墓區,即滬南區八圖閻字吁13號6丘1.363畝等。
日暉港清真公墓之間有一條小路,路名清真路。如今,日暉港清真公墓由於市政建設需要,已經遷葬他處。但是,清真路依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