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曾孫

1.族曾孫本義,指的是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是兒子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孫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孫子,即兒子的堂侄孫(即族孫),是孫子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即自己的侄孫(即從孫)的兒子,即孫子的從侄(即族子),是曾孫的族兄弟。

2.族曾孫裹義,指的是比“本義族曾孫”血緣關係更遠的曾孫輩男子。

族曾孫本義含義

族曾孫本義,指的是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是兒子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孫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孫子,即兒子的堂侄孫(即族孫),是孫子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即自己的侄孫(即從孫)的兒子,即孫子的從侄(即族子),是曾孫的族兄弟。

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上古漢語稱為兄(之)曾孫/弟(之)曾孫、族曾孫(“族”+“曾孫”的意思);

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晉代稱為從曾孫(“從”+“曾孫”的意思);

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晉代稱為侄曾孫;

自己的親兄弟的曾孫,現在稱為侄曾孫。

曾孫的曾祖父(即自己)和本義族曾孫的曾祖父(即自己的親兄弟)是同父親的兄弟關係(即親兄弟),曾孫和本義族曾孫的高祖父都是父親。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內,本義族曾孫死後的喪服為緦麻。

族曾孫裹義含義

族曾孫裹義,指的是比“本義族曾孫”血緣關係更遠的曾孫輩男子。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外,裹義族曾孫死後無服。

族曾孫裹義示例

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十二·封懿傳[族曾孫(族曾孫裹義)回、回子隆之、回弟(有誤,應為弟子)肅、回族弟(族弟裹義)述]》:“琳【封琳】弟子肅【封肅】。”

渤海郡封氏世系表
封悛封奕封蘄不詳封鑒封琳封元稱
封回⊕
封滑封肅
封勸封愷封伯達封休傑不詳
封放封懿封玄之不詳無子
封虔之封磨奴封回⊕封隆之
封攸不詳封軌封述封淑
附: 1.封奕,又名封弈。 2.封虔之,又名封勖(xù)。 3.封回,生父是封鑒,嗣父是封磨奴。 4.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宋敏求、梅堯臣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封放為封奕親弟,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說封放為封奕從弟,暫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說法。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後晉紀二》:“濤【李濤】,回【李回】之族曾孫(族曾孫裹義)也。

兩義區別

“本義族曾孫”和自己的曾孫是共高祖父的兄弟關係,而“裹義族曾孫”和自己的曾孫是共天祖父以上(含共天祖父)的兄弟關係。

族曾孫含義演變過程1

表1-1: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王父親同姓
高祖王父族曾王父族祖王父族祖父族昆弟 族兄子/ 族弟子 族兄孫/ 族弟孫 族兄曾孫/ 族弟曾孫
曾祖王父從祖王父從祖父從祖昆弟 從祖兄子/ 從祖弟子 從祖兄孫/ 從祖弟孫 從祖兄曾孫/ 從祖弟曾孫
王父世父/叔父從父昆弟 從父兄子/ 從父弟子 從父兄孫/ 從父弟孫 從父兄曾孫/ 從父弟曾孫
昆弟兄子/弟子兄孫/弟孫 兄曾孫/ 弟曾孫 兄玄孫/ 弟玄孫
曾孫玄孫
表1-2: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伯父/叔父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註: 1.以上兩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1: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伯父/叔父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2-2: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曾祖父族祖父族父親同姓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族兄弟族子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再從子族孫族曾孫族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1: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三從祖父三從父四從兄弟四從子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三從兄弟三從子四從孫四從曾孫四從玄孫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再從子三從孫三從曾孫三從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4-1: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族祖父族父親同姓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族子族孫族曾孫族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再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從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4-2: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三從祖父三從父四從兄弟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三從兄弟四從子四從孫四從曾孫四從玄孫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三從子三從孫三從曾孫三從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再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從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族曾孫含義演變過程2

表1-3: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伯叔祖父族伯叔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祖父從祖伯叔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伯叔父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 兄子/ 弟子 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註: 1.上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3: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從伯叔祖父再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從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2-4: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同堂伯 叔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 同堂伯 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同堂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同堂兄弟同堂侄同堂侄孫同堂侄曾孫同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2: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三從伯叔父四從兄弟四從侄四從侄孫四從侄曾孫四從侄玄孫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從伯叔祖父再從伯叔父三從兄弟三從侄三從侄孫三從侄曾孫三從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從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3: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堂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堂伯叔祖父從堂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堂伯叔父從堂兄弟從堂侄從堂侄孫從堂侄曾孫從堂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堂兄弟堂侄堂侄孫堂侄曾孫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5-1:近代、現代漢語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族伯叔父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堂伯叔祖父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堂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堂兄弟堂侄堂侄孫堂侄曾孫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爭議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三十二·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準【樊準】,字幼陵,宏【樊宏】之族曾孫也。父瑞【樊瑞】,好黃老言,清靜少欲。”

五代·後晉·劉昫、趙瑩等《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狄仁傑傳(族曾孫兼謨)》:“仁傑【狄仁傑】族曾孫兼謨【狄兼謨】。”

中華民國·趙爾巽、柯劭忞、繆荃孫、樊增祥、吳廷燮、郭曾炘、沈曾植、愛新覺羅·寶熙等《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一·藝術三》:“(惲格)族曾孫鍾蔭【惲鍾蔭】之女曰冰【惲冰】,尤有名,詳列女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