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斷塊

旋轉斷塊,是地震學術語,是指被斷層切割,其邊界全部或部分被斷層所限制的區塊。

指被斷層切割,其邊界全部或部分被斷層所限制的區塊。

構造地質學指各邊全部或部分受斷層限制的地塊。在發生構造活動時,斷塊作為一個地殼單位或岩石單位,整體參與運動。由中國地質學家張文佑(1958)創立的“斷塊構造說”認為,在斷塊構造作用過程中,地殼岩石圈內所切割出的塊體,稱斷塊。按規模分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和蓋層斷塊四大類。並認為其中的岩石圈斷塊就相當於板塊構造說的板塊。各種斷塊之間,在地球旋轉及其內部重力作用以及熱力運動引起的膨脹與收縮的交替作用下,常常產生各種形式的運動,或擠壓、或拉張、或剪下,但很少是單一形式的運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外是擠壓-剪下或拉張-剪下兩大類型。

中國地質學家張文佑等於1974年提出的一種闡述大地構造規律的學說。認為岩石圈被斷裂分割成大小不等、深淺不一和發展歷史不同的斷裂塊體,由此構成岩石圈的多層、多級和多次發展的斷塊構造。斷裂塊體按其規模和邊界斷裂的深度分為4個等級,即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和蓋層斷塊。斷塊邊界的斷裂,按其深度、規模和地球物理特徵也分4個等級,即岩石圈斷裂、地殼斷裂、基底斷裂和蓋層斷裂。由於地球內部熱力和重力所引起的膨脹和收縮,加之外部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變速和極軸擺動,因而產生擠壓與拉張的水平構造作用力,並由此造成岩石圈的塊斷構造特點。沿著斷塊的斷面產生錯動,同時沿著斷塊的頂面和底面產生層間滑動,淺層構造受深部斷塊的這種運動所控制,而深層構造又受到淺層構造的影響。岩石圈斷塊是最大一級的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岩石圈和上地幔軟流層的斷裂,其規模大致與“板塊構造說”中的板塊相當。

地殼斷塊為岩石圈內部的次一級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地殼的斷裂,又分3種類型:①斷塊,較穩定,形成於震旦紀之前,構成大陸型地殼,由深變質褶皺基底和不同時代的蓋層組成,具有所謂地台的形成和形變性質。在剛性較強的基底上形變常以斷裂為主,在剛性較弱的基底上形變常以褶皺為主,如華夏斷塊、西藏斷塊、塔里木斷塊等;②斷拗,穩定性次之,形成於震旦紀以後,主要發育於大陸殼和部分過渡殼上,具有所謂冒地槽的形成和形變性質。後期褶皺和變質作用一般不強烈,線狀褶曲常不明顯,如祁連斷拗、閩浙斷拗等;③斷褶,活動性強,形成於震旦紀以後;

發育於大洋殼和部分過渡殼上,具有所謂優地槽的形成和形變性質。斷裂發育,褶皺和變質作用強烈,線狀褶曲明顯。如大興安嶺斷褶、秦嶺斷褶、喜馬拉雅斷褶等。基底斷塊為地殼內部的次一級斷裂塊體,其邊界為一般只切穿花崗岩質結晶基底的斷裂。蓋層斷塊是更次一級蓋層中的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蓋層的斷裂。該學說還認為,在大地構造運動的建造和構造作用下,地殼斷塊的性質向著固結硬化的方向發展,即由褶塊轉化為拗塊和台塊,但有時也可有相反方向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