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旅遊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式。
我國一些學者就試圖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總結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劃分,如從旅遊業的形成、發展同國民經濟關係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超前型發展模式和滯後型發展模式;從旅遊業發展的調節機制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市場型發展模式和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從旅遊類別發展的先後順序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延伸型發展模式和推進型發展模式。 從以上劃分的內容來看,它們主要的差異就在於政府主導下的模式運行與市場機制調節的模式運行。 美國學者將這兩種運行模式賦予了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定義:“價值驅動型(value—driven)”和“市場驅動型(Market— driven)”。(見美國.查爾斯.R.戈爾德耐,《旅遊業教程——旅遊業原理、方法與實踐》第八版,412頁,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很顯然,前者就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旅遊發展模式,而後者則是市場自發調節的發展模式。 1、從旅遊發展的空間結構看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是以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為先導,然後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逐漸推進的。 2、從資源的開發與產品生產組合看 旅遊產品由以觀光旅遊為主向多種旅遊產品推進。 3、從旅遊組織和旅遊的運作方式看 旅遊形式由團隊旅遊為主向散客旅遊居優勢、團隊旅遊與散客旅遊相結合的方向演進。4、從旅遊設施的建設看 旅遊設施建設以高等級為主,由高等級向中、低等級推進,最終形成以中等級為主體的高、中、低等級結合的設施體系。 5 、從政府的管理看 旅遊產業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導作用由主要進行微觀的支持和管理向巨觀的調控和管理演進。經濟發展觀不同 (1)經濟成長驅動型發展觀 經濟成長驅動型發展觀是指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國家、地區和企業將旅遊發展的經濟功能置於首位的發展觀念。(2)雙重動力型發展觀 雙重動力地發展觀是指從社會和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既考慮旅遊業發展的社會功能,又考慮其經濟功能。(3)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是指旅遊業發展要從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方面利益相協調的角度出發,確保旅遊業發展利用的資源能用來“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滿足今後各代人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觀念。 旅遊業發展具有的特徵是:第一,在政府總體規劃下的循序漸進發展。第二,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的發展。 第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發展。 2、從觀光型旅遊為主向度假型旅遊為主轉變 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觀光型旅遊並不會完全失去市場,但在傳統的旅遊客源國家中度假旅遊將更為盛行,將會逐步取代觀光旅遊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 3、追求更為靈活多變的旅遊方式 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旅遊者不再青睞於旅行社固定包價的旅遊方式。散客旅遊和家庭旅遊在旅遊者人數中所占比例將逐漸增加。 4、在旅遊中追求更多的參與性和娛樂性 各國在旅遊產品設計開發中都注重安徘豐富的娛樂活動,改變旅遊方式,增加遊客的參與感,那些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傳統地方特色同時又和娛樂相結合的旅遊產品尤受遊客喜愛。
更多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