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

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

《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是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12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

《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是國內首部系統論述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關係的著作,在強調旅遊學科人文屬性的同時,兼顧旅遊景觀的技術與工程研究,確保了其既具有良好的理論前沿性,又具有很好的實踐操作性。書中從旅遊景觀基礎、旅遊景觀客體、旅遊景觀主體、旅遊景觀建設等四大部分全面闡釋了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的關係。 《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可作為目的地、景區和景點建設及管理者的案頭備用,也適合研究生和大學生作為相關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江金波,男,江西餘干人。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13年,1997年入選《中國百科學者傳略>,1998年至2002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歷任華南理工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旅遊規劃系主任。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溫泉線上高級顧問、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平遠縣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顧問等職。

長期潛心旅遊景觀、區域文化與旅遊發展、旅遊開發與規劃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參與和主持國家、地方科研課題28項,出版專著與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錄

第一篇 旅遊景觀基礎

第1章 景觀與旅遊景觀

1.1 景觀:多學科的研究對象

1.1.1 景觀詞源

1.1.2 地理學科研究的景觀

1.1.3 生態學科研究的景觀

1.1.4 建築學科研究的景觀

1.2 旅遊學科視野中的景觀研究

1.2.1 古老而年輕的研究對象

1.2.2 旅遊景觀研究現狀與趨勢

1.3 旅遊景觀與旅遊活動

1.3.1 景觀質量直接影響旅遊活動質量

1.3.2 參與性旅遊景觀是增加旅遊體驗的途徑

1.3.3 旅遊景觀向多樣性、精細化方向發展,引領旅遊活動的時尚

第2章 旅遊景觀系統

2.1 旅遊景觀的定義

2.2 旅遊景觀類型

2.2.1 屬性分類法

2.2.2 情態分類法

2.2.3 位置組合分類法

2.2.4 其他分類法

2.2.5 本書分類方法

2.3 旅遊景觀屬性

2.3.1 直觀性與可感性

2.3.2 地域性和等級性

2.3.3 變動性與歷史性

2.3.4 多樣性與社會性

2.3.5 功能性與指示性

2.4 旅遊景觀系統

2.4.1 旅遊景觀的要素系統

2.4.2 旅遊景觀的層級系統

2.4.3 旅遊景觀的結構系統

第二篇 旅遊景觀客體與旅遊發展

第3章自然旅遊景觀與旅遊發展的生態化

3.1 自然旅遊景觀概述

3.1.1 定義

3.1.2 類型與基本特徵

3.2 各類自然旅遊景觀的形成與特性

3.2.1 地質地貌旅遊景觀

3.2.2 水體旅遊景觀

3.2.3 生物旅遊景觀

3.2.4氣象氣候旅遊景觀

3.2.5 天象與太空旅遊景觀

3.3 自然景觀的旅遊價值

3.3.1 地質地貌景觀的旅遊價值

3.3.2 水體景觀的旅遊價值

3.3.3 生物景觀的旅遊價值

3.3.4 氣象氣候景觀的旅遊價值

3.3.5 天象與太空景觀的旅遊價值

3.4 自然旅遊景觀開發與旅遊發展的生態化

3.4.1 自然景觀的觀光旅遊開發

3.4.2 自然景觀的康體娛樂旅遊開發

3.4.3 自然旅遊景觀的休閒度假旅遊開發

3.4.4 自然景觀的醫療旅遊開發

3.4.5 自然旅遊景觀的探險旅遊開發

3.4.6 自然景觀旅遊發展的生態化

第4章 歷史文化景觀與旅遊地形象及品牌塑造

4.1 歷史文化景觀概述

4.1.1 概念

4.1.2 特徵

4.2 各類歷史文化景觀形成與特性

4.2.1 古人類遺蹟景觀

4.2.2 歷史時期文化遺址景觀

4.2.3 文化建築與設施景觀

4.2.4 傳統園林景觀

4.2.5 居住地與社區

4.3 歷史文化景觀的旅遊價值

4.3.1 古人類遺蹟景觀的旅遊價值

4.3.2 歷史時期文化遺址景觀的旅遊價值

4.3.3 文化建築與設施景觀的旅遊價值

4.3.4 傳統園林景觀的旅遊價值

4.3.5 居住地與社區景觀的旅遊價值

4.4 歷史文化景觀的旅遊開發

4.4.1 歷史文化景觀的觀光旅遊開發

4.4.2 歷史文化景觀的休閒度假旅遊開發

4.4.3 歷史文化景觀的探險旅遊開發

4.4.4 歷史文化景觀的商務旅遊開發

4.5 歷史文化景觀與旅遊地形象建設及品牌塑造

4.5.1 歷史文化景觀與旅遊地形象建設

4.5.2 歷史文化景觀與旅遊地品牌塑造

第5章 現代人工景觀與主題化游娛的興起

5.1 現代人工景觀與旅遊

5.1.1 現代人工景觀概念與類型

5.1.2 現代人工景觀與旅遊活動

5.2 現代人工景觀特徵及其旅遊發展

5.2.1 主題公園景觀

5.2.2 產業場景景觀

5.2.3 紀念園景觀

5.2.4 活動場館旅遊景觀

5.2.5 其他特定場景

5.3 人工旅遊景觀的發展與主題公園游娛的興起

5.3.1 人工旅遊景觀的發展方向

5.3.2 主題公園游娛的大眾化與高端化

第三篇 旅遊景觀主體與旅遊發展

第6章 旅遊景觀的美感屬性與旅遊景觀審美

6.1 旅遊景觀的美學因素分析

6.1.1 景觀形態

6.1.2 景觀色彩

6.1.3 景觀聲響

6.1.4 景觀動態

6.1.5 景觀質地

6.2 旅遊景觀的美感屬性

6.2.1 形態(造型)美

6.2.2 色彩美

6.2.3 動態美

6.2.4 音韻美

6.2.5 嗅覺美

6.2.6 和諧美

6.2.7 意境美

6.3 旅遊景觀審美實踐

6.3.1 旅遊景觀審美的條件

6.3.2 旅遊景觀的審美方法

第7章 旅遊景觀評價

7.1 旅遊景觀評價理論基礎

7.1.1 評價的目的與程式

7.1.2 評價內容

7.1.3 評價類型

7.1.4 評價的基本原則

7.2 旅遊景觀的體驗性評價

7.2.1 一般性體驗評價

7.2.2 系統性體驗評價

7.3 美感質量評價:四大學派

7.3.1 專家學派

7.3.2 心理物理學派

7.3.3 認知學派

7.3.4經驗學派

7.4 旅遊景觀的技術性評價

7.4.1 單因子技術評價

7.4.2 多因子技術評價

7.5 旅遊景觀的綜合性評價

7.5.1 概述

7.5.2 國外代表案例

7.5.3 國內代表案例

7.6 旅遊景觀評價方法的發展與正確選用

7.6.1 評價方法的發展

7.6.2 評價方法的正確選用

第四篇 旅遊景觀建設與旅遊發展

第8章 旅遊景觀創意與系統營造

8.1 旅遊景觀創意概論

8.1.1 旅遊景觀創意的概念

8.1.2 景觀創意在中國的發展

8.2 旅遊景觀創意內容、方法與程式

8.2.1 創意內容與方法

8.2.2 創意基本程式

8.3 旅遊景觀系統營造的原則

8.3.1 異質性原則

8.3.2 多樣性原則

8.3.3 整體最佳化原則

8.4 旅遊景觀創意的典型案例分析

8.4.1 空間創意的典型案例分析:英國的多塞特郡的“玉米地迷宮”

8.4.2 稱謂創意的典型案例分析:水木清華

8.4.3 事件活動創意的典型案例分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