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農

施雨農

施雨農,計算機網路和套用專家。參與籌建鐵路院校第一個計算機專業,承擔“計算機網路軟體”的教學任務。主持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大型計算機網路系統,被國家科委定為改革開放十年來重大科技成果,為鐵路行業計算機套用系統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出生

施雨農,1934年4月6日出生於江蘇省啟東縣(現啟東市)大生鎮,

祖籍江蘇省海門縣(現海門市)。1949年8月畢業於上海市市立楊浦區中心國小。

畢業

1955年8月畢業於上海市市立市東中學(原上海市立緝規中學),在校學習期間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曾任校團委委員和學生會主席,1953年被學校推薦出席上海市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954年1月當選上海市榆林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7月又當選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8月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鐵道運輸系並留校任教。1961年編寫了鐵道運輸經濟專業的鐵路行車組織教材,1962年至1963年主講該課程,還兼任畢業設計的指導和鐵道部運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秘書工作。1965 年起,參加了利用電子計算機編制鐵道部和北京鐵路局月度運輸計畫的軟體開發、鐵道部至上海鐵路局遠程計算機聯網的軟體開發工作。1970年起,先後參加了北京鐵路局南倉編組站綜合自動化軟體的開發,鐵路專用電子計算機(BTD-1型)的設計和研製工作,後者曾獲得全路科技大會獎。

選型工作

1977年參與了路內第一個計算機專業(軟體和硬體)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籌建。

1978年作為高級技術顧問協助兄弟單位引進大型計算機系統的選型工作,先後考察了歐洲大型計算機生產廠商英國ICL公司,英國皇家物理實驗室的NPL網路中心,以及牛津、劍橋、倫敦、曼徹斯特和愛丁堡等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系和計算中心。

1979年10月至1980年5月到日本國學習計算機軟體,考察了日本國大型計算機生產廠商日立公司以及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的計算中心,擴大了視野,為北方交通大學新專業的創建積累了資料、吸取了經驗。1980年8月任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黨總支副書記,分管教學工作,並承

施雨農 施雨農

擔了計算機網路軟體的教學任務,翻譯了美國DEC公司的《RSX/IAS DECENT用戶指南》,編寫了計算機網路軟體教材。1983年5月聘任為副教授。1984年2月與兄弟院校一起編寫了《計算機網路》(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作為鐵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通用教材。

主持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

1984 年5月調任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主任,主持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他是中國鐵道學會第二屆理事兼計算機套用委員會主任,1992年5月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出席了會議。1993年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7月退休。退休以後,廣泛參與了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國務院部委信息系統建設的技術諮詢工作。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籌建鐵路院校第一個計算機專業

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是鐵路院校設定的第一個計算機專業,施雨農承擔了“計算機網路軟體”這門全新課程的教學任務,當時國內沒有現成的教材可供參考,他先後收集、翻譯和分析了美國IBM公司的二進制同步通信規程(BSC)和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美國DEC公司的DECNET網路軟體和數字網路體系結構(DNA),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並作為國際標準推薦的高級數據連結通信規程(HDLC)和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作為國際標準推薦的X.25七層開放模型等,從字元型規程到比特型規程,從報文交換到報文分組交換,從國際流行的規程到具有前瞻性的網路協定。通過刻苦鑽研,克服重重困難,自編了這門課程的教材。

任期間分管教學工作

施雨農任電子工程系副系主任期間分管教學工作,在制定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硬體兩個專業的教學計畫、課程設定、師資聘任和教學實踐環境建設等方面付出了辛勤勞動,做了大量工作。他積極參與了和鐵道部選型一致的、擁有32個終端的小型電子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工作,該實驗室在實驗設備方面處於國內一流水平。不僅滿足了本系兩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實踐的迫切需求,還為校內其他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兄弟院校的畢業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對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知名度等做出了貢獻。

組織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1984年5月,施雨農任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主任,主持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該系統規模大,有500多台中小型電子計算機,2萬多台PC機;技術複雜,要建立覆蓋全路的大型計算機網路,實現7×24 實時運行;套用系統多種多樣,包括鐵路運輸調度、貨運管理、計畫統計和財務管理等。施雨農精打細算,充分調動部、局兩級的積極性,在鐵道部的正確領導、業務司局的密切配合和中心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於1986年7月建成了鐵道部至12個鐵路局、62個分局的國內第一個實時計算機網路。

在網上先後投產的套用項目有:

鐵路日常運輸報告系統、日鐵路局別客貨運輸收入報告系統、日鐵路分局別裝車預報系統、鐵路月度運輸計畫和精密統計系統、列車編組順序表(確報)的計算機處理和網上傳輸等。為各級鐵路運輸和管理部門迅速及時地提供了準確完整的數據,初步解決了用傳統方法難於解決的車流預確報問題。該項目1986年獲全國計算機套用成果一等獎,1992年又獲得由國家科委、財政部、國家工商銀行和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辦聯合頒發的“七五”優秀信息系統獎,施雨農本人獲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信息系統組織者獎。

“七五”和“八五”期間,又先後建成了鄭州北、豐臺西、山海關、西安東、株洲北、南倉、濟南西、徐州北、南京東和南翔等近30個主要編組站編解作業綜合自動化系統,對提高編組站編解作業能力、緩和運量與運能的矛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鄭州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1991年11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施雨農也同時獲此獎。“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上海鐵路局貨車實時信息系統”榮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施雨農榮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和“鄭州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1989年被國家科委評為改革開放十年來重大科技成果。

與時俱進 奉獻餘熱

施雨農1994年7月退休後,仍積極參與電子技術領域的諮詢和學術活動。1995年7月,他應國家科委科技交流中心的聘請,任中韓信息產業合作委員會中方會長,先後兩次率團赴韓國進行技術交流和考察。同年又當選DEC計算機亞洲用戶協會副理事長,先後9次出席在中國、韓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召開的年會,更廣泛地開展國際和地區間的技術交流。1996年當選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參與該協會的領導工作,多次榮獲電子工業部“全國電子行業優秀協會工作者”的稱號。1999年11月又應國家信息化辦公室聘請,任國家信息化辦公室重大工程專家組組長,主持了有中央十多個部委參加跨行業、跨系統的“財稅金貿”聯網工程的立項和初始方案的制定工作。2000年2月任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技術部專家顧問組組長,為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北京的勝利召開和2008 年申奧工作做貢獻。2003年後,又先後被中央組織部、國家水利部、國家採購中心等單位聘任為專家顧問組成員,並受到中共中央組織部的表彰。他還是國務院部、委信息中心主任聯席會議的召集人,熱心政府與行業間的信息技術交流。多年來,他還積極參與了中央數十個部委和一些省、市信息部門技術方案和設備採購的評審工作,在業界有較高的聲譽。

簡歷

1934年4月6日 出生於江蘇省啟東縣(現啟東市)大生鎮。

1949-1955年 上海市市立市東中學學習。

1955-1960年 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鐵道運輸系學習。

1960-1971年 北京鐵道學院鐵道運輸系助教。

1971-1977年 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424工廠。

1977-1984年 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助教、講師(1979.3.)、系副主任,中共黨總支副書記(1980.8),副教授(1983.5)。

1984-1994年 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主任、鐵道部計算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共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黨委書記(1987.6),教授級高工(1989.2)。

1994年7月 退休,繼續聘為技術諮詢專家、顧問。

主要論著

[1] 施雨農.鐵道行車組織.北京:北京鐵道學院,1963.

[2] 施雨農.RSX/IAS DECENT用戶指南.北京:北方交通大學,1980.

[3] 施雨農.計算機網路軟體.北京:北方交通大學,1982.

[4] 潘啟敬,施雨農,等.計算機網路.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4.

[5] 施雨農,須德.二進制同步通信規程的原理及其實現.北京: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5.

[6] 施雨農.The Freight Cars 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A major technical project of the 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in the National 8th Fiveyear Plan.香港:亞洲DEC計算機用戶協會年會論文集,1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