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1879-1935),亦名廉,字孝正,湖北省廣濟縣(今武穴市)人。清末秀才,後入兩湖師範。1900年,由張紹良、劉英和劉鐵等人介紹,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前,旅居武昌。聯絡革命同志與孫武、居正、焦達峰、楊時傑、李作棟和等經常來往,曾賣稞田200萬,資助革命。
1911年,清吏搜捕黨人,方掩護居正、焦達峰脫險。武昌起義到軍政府辦理庶務,10月16日,與黃楚楠和彭漢遺等人前往黃州招撫。黃州光復後,任鄂東軍政支部軍法科長,旋即返回武昌,任都督府顧問官和招待所庶務。11月,受都督府委託,回廣濟,打擊豪強,懲辦土劣。中華民國成立,任南京臨時大總統府參議。南北和議告成後,因積勞成疾,赴滬就醫。後隨孫中山,從事反袁護法鬥爭,曾任廣東大本營咨議。1927年回廣濟,息影田園。1931年“九.一八”事變,方捐出稞田和家具,創辦大公中學,並給學校撰寫了一幅楹聯:“磨礪以須,創造文明新世界;枕戈待旦,及時收復舊山河”。以勉勵學生奮發圖強,為收復失地而努力。國民黨不容。1935年停發其撫恤金,方親自到南京申辯。5月卒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