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祿

1930年3月在莆田參加涵江起義,隨後受命返回雲霄故里發展革命力量,開展地下鬥爭。 1931年組建工農紅軍游擊隊,在雲霄、漳浦邊界的梁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1934年9月12日夜,為聯絡紅三團主力營救被捕的方同柏、莊少青等人,同時看望暌違日久的母親和家人,隨帶兩名警衛員趁夜色密潛回村。

幼入私塾啟蒙,繼而就學於村里國小堂。少時對繪畫情有獨鍾,後被父母送往台灣某藝術專科學校(校名失考)求學,期間接觸馬列主義學說,遂為其人生道路奠定了方向。1927年夏從台灣學成歸來,見社會動盪,官貪民苦,所學難以致用,於1928年毅然偕縣中友人方同柏、莊少青等人赴閩東、閩中一帶求索出路,結識時為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人的陶鑄等,從此許身革命事業,不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3月在莆田參加涵江起義,隨後受命返回雲霄故里發展革命力量,開展地下鬥爭。1931年組建工農紅軍游擊隊,在雲霄、漳浦邊界的梁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1932年率部編入工農紅軍閩南獨立三團。期間多次粉碎國民黨政府的“清剿”,建立了以梁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1934年9月12日夜,為聯絡紅三團主力營救被捕的方同柏、莊少青等人,同時看望暌違日久的母親和家人,隨帶兩名警衛員趁夜色密潛回村。回村後因行蹤暴露,於翌日拂曉遭到敵軍縣保全隊的包圍襲擊。在戰鬥中彈盡,遂以最後一顆子彈自盡,壯烈犧牲。敵殘忍地砍下方昌祿的頭顱帶回縣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