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方向明[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方向明,女,漢族,1966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1993年12月加入九三學社。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麻醉科主任,浙江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大學委員會副主委。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7年7月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7年8月起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工作(其間:1995年12月獲浙江醫科大學外科學專業碩士學位)。

1995年12月德國波恩大學麻醉與危重病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1999年7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麻醉學教研室主任兼麻醉科副主任。

2006年7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麻醉科主任。

2013年8月至今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麻醉科主任。

2017年5月,任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7年5月9日上午,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勝利閉幕,大會選舉方向明為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 急重症病人的圍術期管理、膿毒症發病機制和防治、圍術期器官功 能保護的研究

主要貢獻

綜合利用多學科手段,結合臨床、基礎和轉化醫學研究,整合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和分子遺傳學等方法,開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國重症膿毒症的流行病學研究,建立了多中心的膿毒症遺傳學研究平台,在國際上最早報導了參與膿毒症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候選基因(抗炎介質IL-1RN、IL-10等)的相關遺傳變異是重症膿毒症的高危遺傳標誌。系統闡述了陽離子抗菌肽(防禦素、hepcidin)在膿毒症器官功能損傷發生髮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和機理:發現a-防禦素基因的拷貝數是重症膿毒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闡明a-防禦素介導的促炎因子IL-1b的釋放和炎症性細胞死亡的重要機制;通過生物工程最佳化b-防禦素的生產,證實b-防禦素對膿毒症器官功能損傷的防治作用;率先提出不同細胞hepcidin基因的表達調控機制不同,揭示肝細胞hepcidin和呼吸道上皮細胞hepcidin分別通過調節全身和局部鐵代謝在膿毒症及其導致的肺損傷中的作用機制。探討了非TLR受體(TREM、TRPM、S1PR等)途徑在膿毒症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發現非TLR受體介導的吞噬殺菌作用在膿毒症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性,為膿毒症的免疫防治提供了新靶標。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上和青年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項目和“973”項目等資助;共發表SCI論文44篇(通訊作者論文30篇),系列文章刊登在 AJRCCM、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est、 Anesthesiology和Critical Care等著名期刊,研究成果被F1000推薦,他引逾千次。

獲獎記錄

2005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200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國際危重病學會年度科學獎。

2009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TWAS-TWOWS亞洲青年女科學家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