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熙

方之熙

現擔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Intel Labs China, ILC)院長,主要負責建立和擴展英特爾及英特爾研究院(Intel Labs)在計算領域與本地政府、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聯繫,進一步加強英特爾與各方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合作。方之熙成為這一新成立研究院的院長。2009年10月12號,英特爾全球CTO、研究院總監賈斯汀在北京宣布,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正式升級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這也意味著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成為英特爾全球五大研究院之一,也成為唯一一個以區域命名的研究院。

人物介紹

自1995年加入英特爾以來,方博士一直從事編程系統/uArch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擔任企業技術事業部(英特爾研究院的前身)亞太區總經理兼CRO之前,他是英特爾企業技術事業部下屬的微處理器技術實驗室中編程系統實驗室(PSL)的總監兼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定編程技術方面的長期技術戰略,領導整個實驗室進行多核編程、二進制思維、低能耗編程、Java/C 託管運行時間和指令級並行處理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以及與硬體團隊共同開發uArch和平台功能。

感知中國25周年 英特爾中國故事-方之熙

2009年10月12號,英特爾全球CTO、研究院總監賈斯汀在北京宣布,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正式升級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這也意味著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成為英特爾全球五大研究院之一,也成為唯一一個以區域命名的研究院。方之熙成為這一新成立研究院的院長。在美國的30年裡,從1995年起,方之熙在美國英特爾工作了十五年。在此期間,他有著哪些已經實現的輝煌?來到中國,他又懷抱著多少本土化的夢想?

感受非凡的預見力

這是1995年的一天。剛加入英特爾美國總部不久的方之熙,從五樓的辦公室出來想上樓取點東西,正好這時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從樓上下來,看見了正往上走的方之熙,安迪·格魯夫叫住了他,問道:“我以前沒看到過你,你是新來的員工吧!”得知方之熙才加入英特爾,安迪·格魯夫笑著說,“你加入得太晚了!”

的確,在1995年,IT產業已經在美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對於方之熙來說,一切還並不太晚,此後的十幾年裡,他為英特爾的技術開發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次簡短的樓梯間會面,讓安迪·格魯夫記住了方之熙,也讓方之熙從心底里欽佩這位能記住整個總部成千上萬上千員工的總裁。“我感覺到,安迪·格魯夫對於工作有著無比的熱情,對每一位員工他都會給予關注,這讓我非常感動。”十幾年前的這件小事讓方之熙深深感動,也充分了解了公司的特殊文化。

在美國的時候,方之熙擔任英特爾微處理器研究院中的程式系統技術實驗室的總監及首席科學家。對於這一工業實驗室,方之熙認為自己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如何利用創新的技術提高公司的業績和產品品質;二是採用創新技術為公司創造新的業務和商機。

憶及當時對實驗室清晰準確的定位,方之熙說,這得益於英特爾高層領導所做出的前瞻性決策。“當時,很多IT企業都在做實驗室,但是將實驗室的成果和生產線上的產品結合起來卻成為了一個難題。產品的周期和研發的周期如何協調?很多企業在這方面定位不好,但是英特爾的領導團隊卻很有眼光。”

在微處理器研究院成立初期,安迪·格魯夫就對其功能做出了明確的定位:我們的研究產品周期既不能低於三年,也不要超過七年,五年是一個折中的選擇。這五年的時間,既有利於研究的深入,同時也保證了研究成果的轉移。此外,安迪·格魯夫還告訴方之熙所在的研究團隊,要將研究重點聚焦於未來新技術上。

正是管理層對於IT行業的出色預見力,讓英特爾贏在了起跑線上,沒有走彎路,而是一路走在行業尖端。在方之熙看來,這樣的預見力來自於安迪·格魯夫等業界領袖對技術的熱愛和對創新的執著。“英特爾做產品不僅僅是為了贏利,而是從未來半導體行業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角度出發,致力於用科技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方之熙說,“這樣的理念,也是吸引我在英特爾長期工作的主要原因。”

多年的科研實踐,讓方之熙深深感受到了前瞻性對於研究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戰略性眼光,也讓他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挑戰。

獲得賈斯汀的大力支持

1996到1998年對於方之熙來說是難忘的一段時光。這幾年來,java橫空出世,在軟體市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評價。提供性能最佳的硬體以更好地支持java運行,也隨之成為英特爾業務發展的關鍵。

然而,經過一系列測試,方之熙和他團隊發現java在英特爾硬體上的運行速度卻是非常不理想。“我們掌握不了java虛擬器及Just-In-Time Compiler的源程式,因為那是屬於技術機密,但是這樣也導致我們難以分析、確定運行不暢的原因是出於我們的硬體有問題,還是java的軟體存在問題。”方之熙說到。

在這樣窘困的情形下,方之熙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實驗室里自立開發java虛擬器程式,找出問題的關鍵。

“當時我們非常辛苦,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夠成功開發出java,同時我們也不知道做出的成果能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方之熙回憶到,“這是一個極具風險的決定。”就是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情況下,方之熙當時的領導——英特爾全球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賈斯汀給予了他堅定而全力的支持,讓他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如果沒有賈斯汀的支持,我們的項目肯定不能成功,恐怕從一開始我就會打退堂鼓。”回想起當年的經歷,方之熙感慨的說。在實驗開始之後,方之熙和同事們一共二三十人需要完成別人看來需要調用企業級的力量,組織幾百人才能承擔的工作,任務繁重可想而知。也正是解決這一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在賈斯汀的大力支持下,方之熙聘請來了多位頂尖的技術專家進入自己的團隊。

經過兩三年的技術攻關,方之熙和他的團隊成功的開發出了java虛擬器的原程式,並找出了問題所在。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方之熙分別給客戶提供硬體和軟體兩方面不同的解決方法。這樣一項項目的成功,讓方之熙對於英特爾鼓勵冒險的企業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他看來,風險就是鞭策人前進的那把荊棘,是巨大的鞭策力,“沒有風險,就沒有前進的動力。” 從此,方之熙對風險的理解也更加直觀和直接。

在方之熙的職業生涯里,賈斯汀除了給予自己巨大的支持之外,無論在決策上,還是管理都對自己影響頗深,讓自己獲益匪淺。“在我剛開始負責program system lab(程式系統實驗室)的四五年間,每次有優秀的人才要去別的部門,我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把他們留下來。然而,賈斯汀告訴我,實驗室的影響力,正是靠這些走出去的人來進行傳播的。”方之熙說,賈斯汀的這句話也讓處於困惑中的方之熙豁然開朗。

之後,方之熙對於人才的流動秉持著寬容和開放的態度,非常支持自己團隊的優秀人才去別的部門工作,這樣一來,實驗室在與各個部門理解和對工作的了解會更加深入、一致,合作也會更加順暢。“很多優秀的員工也會離開英特爾選擇自主創業,但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實力,還有運氣,如果他們失敗了,我仍然歡迎他們回來。他們經過了自主創業的歷練,變得更加成熟了。”方之熙說起自己培養的員工理念,滿面釋然與自豪。

立足中國,創造創新

2009年10月,英特爾在中國的研究中心正式升級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這也意味著,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為英特爾全球五大研究院之一,這也是英特爾除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研究機構,隨後又將工作重點鎖定在嵌入式系統研究。在美國工作了三十年的方之熙也再次回到祖國,領導中國研究院的工作。

“中國不僅僅是最大的嵌入式市場、增長最快的嵌入式市場,同時也是需求最旺盛的市場。”方之熙說。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很早就看到了中國市場與其他的新興市場的截然不同。“中國市場太大了,從中會產生很多典型需求,這在其他市場是沒有的。這些需求將引領我們進一步創新技術、引領產業和社會不斷往前發展。”方之熙說。鑒於此,英特爾決定在中國建立研究院。

回憶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從計畫到建立的這段日子,方之熙坦言自己和同事們期間走了很多的彎路。“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樣才能獲取美國方面最先進的技術。”方之熙說。為此,英特爾在1998年的時候,就開始為國內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們量身定製了很多訓練。

2000年後,方之熙認為時機已較為成熟,開始考慮將美國總部的一些項目引進國內來完成,以便進一步提高國內研發人員的技術水平。經過幾年時間的鍛鍊,國內技術團隊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優秀地完成具有相當難度的項目。隨後,這些分別向美國總部不同部門匯報的中國研發團隊,在本土實現了橫向的項目交流與合作,整合為獨立的研究院,提升到自己探索和確立研發方向與項目的新階段,也確立了嵌入式系統研究的未來方向。

從個人電腦的微處理器到嵌入式系統,所面臨的需求有極大不同。嵌入式系統套用非常廣泛,設計周期短。“面向嵌入式,英特爾需要做很多的改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業務運作的模式也需要相應調整,產業合作變得非常重要。”針對中國研究院的研發領域,方之熙不僅重視英特爾和中國研究院的研發創新,更是道出了產業合作的重要性。

或許正是對合作的清晰認識,使得方之熙帶領他的團隊在研究院成立之前,即前瞻性地和政府、高校、企業積極展開了多方位的合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8年,方之熙率領中國研究院的前身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起了“清華大學—英特爾先進移動計算技術研究中心”。“這個實驗室在合作模式上與我們以前的合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方之熙說,在這一合作項目中,英特爾除了提供科研經費之外,還派出研究員去合作機構工作,清華方面也派出全職教授,與英特爾的人員一起進行聯合研究。“我們的研究重點是未來無線寬頻技術下網路的套用變化等問題,這一研究對中國移動通訊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方之熙說。

與清華的合作只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眾多聯合研發項目的嘗試之一。在方之熙的帶領下,研究院的同事們還在不斷地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他們積極與教育部合作支持大學年輕教師、舉辦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等一系列比賽。同時還與企業展開合作,成立英特爾中國並行處理中心,把英特爾的一些並行編程工具教授給國內的工程師們使用。“我們需要開創新的合作方式、新的技術、新的套用模式!”方之熙對未來信息滿懷。

“前瞻性”是方之熙話中常常出現的一個詞。在他看來,正是公司領導層的遠見卓識,讓英特爾長期活躍在技術創新的第一線,並且始終保持著進步和發展。十幾年的耳濡目染讓方之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讓他目光更加深遠。世界總是向那些有遠見的人讓路,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年輕的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也必將走得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