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新都縣清真虎家寺地址:四川省新都縣龍虎鄉
郵編:610512
簡介
據民國四川省新都縣縣誌載:“清真虎家寺在縣東龍虎橋,建於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又據傳說:“虎家人乃陝西渭南九里溝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倆,回族人,因帶兵打‘長毛’,從原籍遷來四川新都龍虎鄉插占定居。”那時來該地定居的大姓有:虎、白、趙、許、張、馬等。其中虎姓的人最多,有十多戶;其餘五姓人僅四五戶。回民多了,禮拜、集會,沒有清真寺是不行的。因此以虎姓人為主體,承頭集資買田30多畝,即在現在的虎家清真寺一帶。拿20畝田作為回民基地;其餘的10多畝田,作為回民居民住房及修建清真寺使用。修建清真寺時,從人、財、物等方面,虎姓人的貢獻都居首位。竣工後,就正式定名為清真虎家寺.清真虎家寺,自建成到現在,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清真寺有房20多間,全系木結構,小青瓦平房。大殿屋脊雖遭“文革”破壞,大殿地板、卷拱天棚還依然留存,各種雕繪的建築藝術和圖案,從外到內還舉目可見,仍然保存著清真寺古樸典雅的風貌。解放後,清真虎家寺由當地的回民作為居民住房使用,清真寺房地產權歸屬,尚待進一步解決。清真虎家寺有田六七十畝,是當時新都縣7個清真寺中最富有的。
阿訇和海里幾全由寺田收入供給。清真虎家寺的開學阿訇,在20世紀初葉為大阿旬馬建廷,唐家寺人。他少年時去陝西西安大寺求學,新都寺坊無力資助,全由本人自費,每天吃飯由辦學寺坊教親輪流供給,生活艱苦異常。通過刻苦用功,學成歸來,接任清真虎家寺阿訇。嗣後的虎芳廷阿旬是他的學生。緊接著是馬亮庵,字彪,陝西人,曾來虎家寺開過學.
193b年,是阿訇虎佳友,字定以新都唐家寺人,在虎家寺開學好幾年,1936年去世,葬於虎家寺墓地,享年70多歲。1938年,是阿訇馬明禮接任,成都人,1944年病逝。安葬於虎家寺墓地。1944年,是彭縣阿訇何瑞圖,接任開學兩年多,1948年上半年回成都。1948年下半年,是茂縣馬隆昌阿訇。從成都市西寺受聘來開學,解放後,1952年土改時分了田,1954年辭學回茂縣。
清真虎家寺的木匾很多,現據回憶有:新都知名人士許成塑先生書寫的《清真古寺》一道;還有馬建廷阿旬開學時期,成都一些有名的官員,崇敬馬阿訇的知識、口才、名氣,特地給他送了一道貼金字匾,上書“扶輪”二字。清真寺窯屋裡邊,現還保存一道刀刻石匾及對聯,匾文為《獨一無二》,對聯為“萬世山河歸一主;普天日月照群生”。
清真虎家寺培養的海里凡很多,僅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有馬秀夫、馬維泰、蔡時福、馬友清、羅仕先、張友福、馬立本及陳壽先等人,解放戰爭時期又招收了馬鳳義、江武強、馬鳳福、張永成、買貴華等十多人,解放後,清真寺解體,海里幾各自東西。
清真虎家寺的鄉老(現稱管委會)由馬、許、虎、白、趙、張6個姓氏組成,在每年聖紀節公布寺內收支帳後,每姓氏中選一名代表,實行換屆選舉。好的可連選連任。抗日戰爭時期,寺里的鄉老是馬春發、馬玉山、許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