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蕪湖縣歷史悠久,當代考古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裡應居住著皋夷人、山越人。參考資料
春秋時,作為聚落邑地見於史冊,名為“鳩茲”,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劉徹改鄣郡為丹陽郡,領縣十七,其中有蕪湖縣(位今蕪湖縣城南0.5公里許的楚王城遺址)。
三國吳黃武二年(223),縣治遷至今蕪湖市區雞毛山。東晉時,境內先後僑置南豫州、上黨郡及所領襄垣諸縣。義熙九年(413),以襄坦縣名取代蕪湖縣。
南唐升元年間(937—943),(一說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復立蕪湖縣,至今相沿不廢。宋、元、明、清,先後屬江寧府、宣州、太平府(州、路)。
民國時屬安徽省、蕪湖道及二、五、九、六行政督察專區、皖南行署。 1949年4月24日蕪湖縣解放,4月26日,蕪湖縣市分治,同日在方村河東成立蕪湖縣行政辦事處;5月12日改為蕪湖縣人民政府。先後屬蕪當專區、皖南行署、蕪湖專區。1971年3月人蕪湖縣民政府和縣城遷至灣沚。1980年1月改屬蕪湖市代管。
2003年,蕪湖縣由24鄉鎮合併為8個鎮,具體如下:原灣沚鎮、新豐鎮、趙橋鄉、三元鎮合併為灣沚鎮;原清水鎮、荊山鎮合併為清水鎮;原火龍崗鎮、石硊鎮、白馬鄉合併為火龍崗鎮;原六郎鎮、周皋鎮、政和鄉、易太鎮、鹹保鎮合併為六郎鎮;原陶辛鎮、十連鄉、保沙鄉合併為陶辛鎮;原方村鎮、埭南鄉合併為方村鎮;原紅楊鎮、和平鄉、西河鎮合併為紅楊鎮;原花橋鎮、橫崗鎮合併為花橋鎮。全縣總人口967564人。
2004年,根據《關於同意將蕪湖縣清水鎮劃入市區的批覆》(民地字[2004]49號):將蕪湖縣的清水鎮劃入蕪湖市鳩江區(沒有實施)。2004年底,蕪湖縣轄7個鎮:灣沚鎮、火龍崗鎮、六郎鎮、陶辛鎮、方村鎮、紅楊鎮、花橋鎮。
2005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77號)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將蕪湖縣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2006年2月9日,蕪湖市政府批准:將蕪湖縣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鏡湖區管轄,將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將清水鎮(不含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鳩江區管轄。蕪湖縣面積由原來的994平方千米變為730平方千米,人口由82.43萬人減少到38.13萬人。現轄5個鎮:灣沚鎮、六郎鎮、陶辛鎮、紅楊鎮、花橋鎮。
2010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城市,以市區為中心300公里範圍內,人口400萬以上的城市有15座,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合肥 、寧波、蘇州、無錫、常州、嘉興 、鎮江等重要工業和商業城市。
《2013福布斯創新能力最強的25箇中國大陸城市排行榜》中,蕪湖市是安徽省內唯一進入此榜
蕪湖縣歷史建置沿革列表 | |||
時期 | 朝代 | 建置時間 | 名稱 |
先秦時期 | 西周 | 前570年 | 吳國鳩茲邑 |
東周 | 前472年~前355年前355年~前221年 | 越國鳩茲邑楚國鳩茲邑 | |
秦漢時期 | 秦朝 | 前221年~前202年 | 鄣郡鳩茲邑 |
西漢 | 前109年~25年 | 揚州丹陽郡蕪湖縣 | |
東漢 | 25年~220年 | 揚州丹陽郡蕪湖縣 |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吳國 | 223年~280年 | 揚州丹陽郡蕪湖縣 |
西晉 | 281年~329年 | 揚州丹陽郡蕪湖縣 | |
東晉 | 329年~363年363年~432年 | 豫州丹陽郡蕪湖縣宣城郡蕪湖縣 | |
南朝 | 432年~462年462年~589年 | 揚州淮南郡襄垣縣揚州宣城郡襄垣縣 | |
隋唐時期 | 隋朝 | 589年~618年 | 宣州當塗縣 |
唐朝 | 627年~758年 | 江南道宣州當塗縣 | |
758年~761年 | 江南東道昇州當塗縣 | ||
761年~787年 | 江南西道宣州當塗縣 | ||
787年~902年 | 江南東道宣州當塗縣 | ||
五代十國時期 | 吳國 | 902年~937年 | 宣州當塗縣 |
南唐 | 937年~975年 | 江寧府蕪湖縣 | |
兩宋時期 | 北宋 | 975年~977年977年~1127年 | 江南路宣州蕪湖縣江南路太平州蕪湖縣江南東路太平州蕪湖縣 |
南宋 | 1127年~1277年 | 江南東路太平州蕪湖縣 | |
蒙元時期 | 元朝 | 1277年~1335年1335年~1368年 | 江浙行省太平路蕪湖縣江浙行省太平府蕪湖縣 |
朱明時期 | 明朝 | 1368年~1420年1420年~1644年 | 中書省太平府蕪湖縣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 |
南明 | 1644年~1645年 | 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 | |
滿清時期 | 清朝 | 1645年~1667年1677年~1911年 | 江南省太平府蕪湖縣安徽省太平府蕪湖縣 |
太平天國 | 1857年~1868年 | 安徽省太平郡蕪湖縣 | |
民國時期 | 中華民國 | 1912年~1914年1914年~1949年 | 安徽省蕪湖道蕪湖縣安徽省蕪湖縣 |
現代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1953年1953年~今 | 皖南行署蕪湖市蕪湖縣安徽省蕪湖縣 |
歷史事件
蕪湖縣“東控勾吳,南連荊楚”,“切近玉溪,地接姑熟”,“扼中江之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國子重率師伐吳,攻克鳩茲,直抵橫山。
三國時孫權派大將陸遜率數萬精兵長駐蕪湖,西拒蜀漢,北抗曹魏。晉朝武昌守將王敦謀反,占領蕪湖,築高牆重壘。唐初李孝恭、李靖討伐叛臣輔公祏於蕪湖,攻占梁山據點。
唐末揚行密命台蒙在瀂港築五堰運軍需糧草,先後大敗趙鍠、孫儒。南宋,李綱屯兵採石,築皖南唯一的烽火台於蕪湖四褐山。元末,朱元璋率兵與元軍激戰於蕪,大敗元軍直下採石。
明末,張煌言率兵會師鄭成功水兵,從長江突破京口直趨蕪湖,旬日間連克4府3州24縣。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在灣沚大破清軍,擊斃浙江提督鄧紹良。 清初,蕪湖貢生沈士柱,秘密組織復社從事反清活動。被捕後,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
義。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陳獨秀、柏文蔚等在蕪湖創建“岳王會”,率先舉起安徽反清義旗。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川軍第五十軍一四四師在白馬山與日軍激戰7個晝夜。後因傷亡過重敗退。新四軍將領粟裕率兵奇襲官陡門日軍據點,一舉殲敵200餘人。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五軍在灣沚圍殲國民黨二十軍,殲敵13000餘人,其軍長楊幹才兵敗自斃。民國8年(1919)“五四”運動爆發後,蕪湖廣大工人、學生、店員、農民及各界人民,奮起聲援。
罷工罷課,連綿不斷;遊行示威,如火如荼。民國14年9月,黨中央派張秋人來蕪湖建立中共蕪湖支部。
王稼祥、李克農、錢杏村、陳源道等發動蕪湖人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奴化教育和支援“五卅”運動的鬥爭。民國17年,中共安徽省臨委直接領導了蕪湖縣白沙圩、萬春圩農民武裝暴動。 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人蕪湖縣民同仇敵愾,群起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罷課、罷工、罷市和抵制日貨。
民國25年10月,蕪湖縣籍飛行員鮑光明在綏遠對日空戰中犧牲。民國26年12月10日蕪湖淪陷,日本侵略軍燒殺淫虜,慘絕人寰。蕪湖縣人民奮起反抗,紛紛成立游擊隊、義勇軍,痛擊日軍。縣、區鄉成立抗日民主政權,開展敵後游擊戰。
新四軍和國民黨愛國官兵,在8年抗戰中與日偽軍英勇作戰28次。擊毀日軍軍艦5艘,飛機6架,擊斃擊傷日偽軍數千人,繳獲各種武器近萬件。同時因抗戰遇難1290人,受傷2780人。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調集3個師及所有保全團兵力“清剿”共產黨游擊隊,蕪湖縣數萬名革命民眾冒著生命危險為游擊隊送信、帶路、掩護,並舉行萬人搶糧抗租運動,配合游擊隊開展鬥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共產黨蕪湖地下組織已建立4個情報站,掌握7個鄉、3個營的國民黨地方力量,為策應大軍渡江迎接解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在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蕪湖縣有290名烈士為國捐軀。
自然條件
氣候
蕪湖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 蕪湖縣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最熱為7~8月,平均氣溫超過28℃,極端最高氣溫接近40℃;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僅3℃,曾出現過-10℃的極端最低氣溫。 蕪湖縣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節和初冬。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地形
蕪湖縣東部和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低平,東南高西北低。南部有少數丘陵。
河流湖泊
境內有長江、青弋江、蕪申運河、花渡河、扁擔河、荊山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
行政區劃
下轄灣沚鎮、六郎鎮、陶辛鎮、紅楊鎮、花橋鎮。
鄉鎮名稱 | 區域代碼 | 面積 | 常住人口 | 所轄村委會/社區名稱 |
灣沚鎮 | 340221100 | 219.49平方公里 | 25.9萬 | 光明社區、民主社區、解放社區、新建社區、愛民社區、東湖社區、新華社區、前進社區、華慶社區、十字路社區、七房董社區、羅保、新圩村、豐和村、永紅村、旗塘村、十都村、新聯村、城南村、新豐村、雙馬村、雙橋村、長山村、焦村、津元村、楊村、百花村、肖村、老村、豹山村、立新村、新竹村、蟠龍村、宋興村、石壩村、長崗村 |
六郎鎮 | 340221101 | 117.05平方公里 | 4.5萬 | 郎橋社區、殷港村、保豐村、北陶村、南壩村、新福村、周皋村、周圩村、永和村、永丈村、政和村、河東村、中窯村、萬鍬村、易太村、金橋村、東八村、強灣村、強橋村、鹹保村、加元村 |
陶辛鎮 | 340221102 | 101.8平方公里 | 1.6萬 | 雙橋社區、奚村、沙墩村、石橋村、四門村、河橋村、樓麻村、芮村、陶辛村、七房村、馬橋村、承村、新塘村、友誼村、蘆中村、天井村、三官村、北胡村、胡灣村、東莞村、定豐村、倪家村、保太村 |
紅楊鎮 | 340221104 | 94.6平方公里 | 5.8萬 | 紅楊樹社區、幸福社區、珩琅山村、萬壽村、沈公村、周橋村、萬福村、和平村、三勝村、興塘村、香河村、月灣村、東定村、永平村、三義村、團壩村、萬村、六橋村 |
花橋鎮 | 340221105 | 82.5平方公里 | 1.3萬 | 橫崗社區、城東村、黃池村、永興村、,廟音村、九十殿村、隆興村、老觀村、成村、東門村、紅光村、沿山村、花橋村、五四村、復興村 |
民族:絕對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分布。
交通
公路
沿江高速、合杭高速、蕪雁高速、G50(滬渝高速公路)、銅蕪宣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205國道、318國道、104省道連線上海、重慶、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無錫、寧波、常州、武漢等大城市和城市集群。
鐵路合蕪、皖贛鐵路、寧銅鐵路、 宣杭鐵路、在建的有合福高鐵、皖贛高鐵、商杭高速鐵路、以及規劃中的銅南宣鐵路 ,形成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向外可通達全國各地的火車站。
港口
蕪湖港距安徽新蕪經濟開發區僅20公里,是長江溯江而上的最後一個深水良港。朱家橋外貿碼頭可常年停靠萬噸輪,從這裡直通內外。與上海港緊密合作可全面實現國際貨櫃運輸通關驗放作業,且成本比上海出港更低。
蕪申運河
起自安徽蕪湖市區,經安徽省蕪湖縣、南京高淳、無錫宜興,止於太湖,由蘇州直通上海,航程比繞長江縮短運距100多公里。
航空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駱崗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蕪湖縣蕪宣機場(在建)。
城市榮譽
現代化濱水園林城市
蕪湖市副中心城市(新蕪市)
蕪湖市域發展的新縣級市
沿江重點開放縣
中部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
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
承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
現代產業新城
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
國家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
國家數控工具機製造(蕪湖)基地
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研究製造基地
安徽省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安徽省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
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休閒旅遊影視基地
國家商品糧出口基地
縣域科學發展的示範區
全國文明縣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浙商最具投資潛力的城市
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城市
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
安徽最大的縣級城市長途汽車客運站(蕪湖縣客運中心)
長三角旅遊休閒後花園
安徽省十強縣(連續8年)
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科技進步先進縣(縣級市)
安徽省民眾體育先進縣(市)
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
安徽省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
安徽省全省雙擁模範縣(市)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市)
發展非公經濟先進縣(市)
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
國家科學發展先進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