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爐院街茶葉文化街

新疆烏魯木齊爐院街茶葉文化街

烏魯木齊爐院街茶葉位於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的爐院街,將被打造成新疆首條“茶文化街”,以後方便新疆市民品茶買茶可以直奔爐院街。

基本信息

據統計,全長1.75公里爐院街及附近街區,目前共有茶葉經營戶110家,大多數集中在阿里路上,該片區茶葉銷售量約占全疆銷售量的80%,是新疆茶葉銷售集散地。

爐院街前期計畫融資1500萬元,通過改建、擴建道路,拓寬街面的形式,統一茶行店面,製作統一經營牌匾。

歷史沿革

"是真的嗎?簡直太好了!"當新疆烏魯木齊市某茶行老闆林泉明得知爐院街要建新疆首條"茶文化街"時,興奮不已。記者29日從烏魯木齊市沙區政府爐院街片區管委會獲悉,作為沙區政府2012年的重點項目之一,沙區政府前期將拿出1500萬元打造"茶文化街".

5家茶葉店齊進爐院街 爐院街全長1.75公里,1999年之前,這裡沒有茶葉店。最早來到這裡做茶葉生意的就正是春秋茶行老闆林泉明等5家商戶。

林泉明今年38歲,1994年12月,他背著50公斤上等安溪鐵觀音,從鐵觀音茶的故鄉福建安溪老家坐火車來烏魯木齊,在月明樓市場租了個小門面做茶生意。"當時月明樓有上千家經營戶,而賣茶葉的加我才5家,店面還不集中,各家的左右兩邊不是賣鹹菜的,就是賣花椒的,店開了一個星期都沒開張,到第二周,我不得不放棄鐵觀音,改賣大磚茶。"

一晃5年過去了,1999年冬天,林泉明父親的一通電話讓他輾轉難眠:茶葉店應該是高雅之地,而他卻把茶店開進雜貨市場,生意不好看來不是消費能力問題而是自己經營的問題。第二天,他向市場裡的另外4家茶葉店老闆說,咱們開茶店原本是選錯了地方。眾人齊聲說:"我們搬出市場。"

1999年春節前夕,林泉明和余艷萍共5家茶店一起搬到了距離月明樓市場1公里之外的爐院街。

林泉明說,"當初這么做,我們就是想要扎堆賣茶葉,形成比較專一的市場,但從沒構想過把茶葉市場發展到一條街的規模。"

發展規劃

茶店在爐院街壯大 搬到爐院街一年後,林泉明的安溪鐵觀音銷量增長了3倍。林父說,生意這么好,再開一家分店吧。在老家,林泉明家的茶園在全縣最大,每年收穫頗豐,做茶生意在他們就是產供銷一條龍,於是林家在爐院街有了第二家茶店,隨後,又有更多的親戚朋友聞訊後來到了爐院街……

與此同時,其他4家經營戶的親戚朋友也紛紛來烏魯木齊爐院街開店。

就這樣,爐院街的茶葉店從1999年到2006年8年間,從5家發展到50家;又在2007年至今的5年間從50家壯大到110多家。

和林泉明一樣,余艷萍的生意也從搬到爐院街後才漸漸有了起色。

記者29日在爐院街金順發茶行見到了余艷萍和她的兒子。提起當初來烏魯木齊賣西湖龍井,她感慨萬分。1993年冬天,余艷萍和丈夫把當年只有5歲的兒子交給母親,一同來到烏魯木齊銷售西湖龍井。剛到烏魯木齊,因為經濟窘迫,即便再想兒子,她也只敢一周打一次電話回家。

"如今,一晃快30年了,我在烏魯木齊買了房子,明年就買車,兒子大學畢業也從杭州來這裡和我們一起打理茶店。"

余艷萍說,近年來,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提高了很多。"我的生意越做越火,經我的觀察,現在新疆人開始時興喝茶了,而且講究喝好茶,爐院街現在有110多家茶店,這在全國都很少見,打造茶文化街,是時候了。"

記者了解到,如今爐院街的茶葉種類繁多,有來自全國各省的高、中、低檔鐵觀音、龍井、普洱茶、毛尖、紅茶、綠茶、烏龍茶等。客戶地域分布廣泛,不但有來自南北疆的茶葉經銷商,還有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的客商。

市民也開始喝好茶 29日,在爐院街春秋茶行,記者遇到前來買鐵觀音的市民孫興平。他告訴記者,他在春秋茶行買茶有6年了。"過去我家都是大茶缸沏磚茶,咕咚咕咚往下咽。現在我家改喝 福建安溪鐵觀音了,必須是安溪高山鐵觀音。"孫興平笑著說。

記者在林泉明的店裡看到,茶店裡除了專營鐵觀音外,還出售各種茶台、茶具、還有茶寵。林泉明說,烏魯木齊市民喝茶的品味越來越高,"不但要喝好茶,還要用好茶具。"

林泉明說,茶寵是紫砂做成的,有青蛙、貔貅等造型。他用電磁爐燒開一壺水,先用開水澆在一把紫砂壺上,然後打開壺蓋,用小木勺舀出鐵觀音放進茶壺用力搖晃,"這叫醒茶。"茶葉發燙後,他將開始泡茶,並將第一泡澆在青蛙身上,青蛙瞬間由褐色變成紅色。茶寵天天用茶養,越養越潤澤,也就越值錢。

在林泉明演示茶道的當口,孫興平一邊品茶,一邊仔細觀察,等林泉明話音一落,他才接話說:"茶具我全套都有,就是茶道功夫還不到家,每次來這裡都學一些茶道。"

茶文化街規劃已立項 對於爐院街片區管委會而言,1500萬元的資金由沙區政府撥付,資金不用發愁。但是,如何打造"茶文化街",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個問題成了街道辦近期的焦點。

爐院街片區管委會在上報沙區政府立項前做過調研分析,他們認為,根據爐院街附近各路茶商自發雲集的特點,已經具備了在這個區域做專項特色經營的基礎了,而且這些內地茶商不但將飲茶習慣帶到了這裡,還將茶文化也傳播到了這裡,而本地人近來對茶得追求層次越來越高,也說明了地區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就需要因勢利導在這裡推出一個有檔次有內涵的茶文化街。

有的幹部建議說,要在街上建巨型紫砂壺和茶碗雕塑,做好再建一麵茶文化浮雕牆加上青磚綠瓦坡屋檐,透出的濃濃中國茶文化味兒。浮雕相結合的茶文化牆,利用雕塑、圖畫、文字的方式向路人介紹茶的文化、歷史以及茶道、茶藝、茶禮等知識。也有人建議說,如今的爐院街缺乏標誌性入口形象、夜景燈光效果差、建築風格不統一,儘管已形成茶市數年,但爐院街的一些硬傷一直制約著特色街區的發展。

記者從爐院街片區管委會了解到,如今茶文化街景觀規劃方案尚未敲定,已經立項。該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首先要拓寬街面,其次要統一茶行店面、統一經營牌匾。同時,還將通過招商引資、舉辦茶文化節等,形成以文化促發展,以發展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意義影響

中國是中國茶的故鄉,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始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藍海艦隊為代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奧藍特為代表),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捷盟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