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段子

新疆段子又名新疆雜話 ,是上世紀老新疆的一種傳統舞台藝術 ,不過久經風霜 ,大部分掌握此藝術的老藝人離世 ,導致該藝術形式逐漸失傳 。

泥土的醇香

一個是二桿子,一個是二流子,兩個人都是二混子,沒啥水平的黑肚子,沒事一搭里諞傳子,蹲到太陽坡里曬嗉子,看見過來一個丫頭子,嗖嗖的打哨子,跟到後頭拉辮子,丫頭回家告訴他老子,老漢氣的跳繃子……

這就是趙國柱《新疆民間雜話》帶來的泥土的醇香。

在大街小巷,在賓士的車裡,《新疆民間雜話》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熱愛生活的人們。用土字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就是這“土裡生,土裡長,最後還讓土吃上。”讓聽過它的人重新品味生活。

目前,《新疆民間雜話》的發行量接近7萬盒,在剛發行的半個月裡,就已經達到1萬盒,這是趙國柱萬萬沒有想到的。因為在新疆,本土音像製品的發售是讓投資商膽寒的一件事情。誰也無法預料這個市場,誰也不能確保投資就會有收益。

其實,在出這張專輯的時候,他想的更多的是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足足用了他20多年的時間。那還是在70年代,趙國柱在烏魯木齊縣從事文藝宣傳的時候,有一次在農牧區演出的時候,他發現了當地的牧民之間,口頭流傳著一些俗文俚句、民謠、諺語、順口溜等雜話,這些段子樸實無華、幽默詼諧而且極富節奏感和音樂感,這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

從那以後,他就沉浸在這飽含哲理又俏皮幽默的段子中了,民間雜話的收集和整理就成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1989年,他參加了烏魯木齊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蒐集整理工作,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各區縣的資料卷本,而且對民間文學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這個時候,這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已經不滿足簡單的蒐集和整理的工作了。1990年,深含他多年夢想與摯愛的第一部作品《劉雜話》問世了,而且,在當時反響很大。接著《青年人要走正路子》開啟了他創作之門。

《民間雜話梳理》中就有他近年創作的18篇作品。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段桐華副部長這樣評價,這些諺謠、俚俗雖難登大雅,卻是老百姓真實情感的流露,生活的經驗的凝鍊,人生哲理的剖白,社會道德的結晶。說它是箴言寶典、百科全書,似乎也不為過。

現在,不僅中老年人喜愛,就連一些青年也開始慢慢喜歡了。“誠以言為心聲,而謠諺皆為天籟自鳴,直抒己志,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言有書而意無窮。”古人對民間謠諺的評價,從現在看來也有其道理。雜話以其土見長,而土到極至也是一種風雅。

這閃爍著智慧火花的雜話,這凝鍊著田野芳香的雜話,這順口而又質樸的雜話,散發著泥土的醇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