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四爪陸龜

新疆四爪陸龜

四爪陸龜背甲長12-16cm,寬10-14cm。背甲中部略微扁平,看上去其背甲基本上呈圓形。

四爪陸龜

頭部與四肢均具黃色,它的頭比較小,頂部有對稱的大鱗;喙緣鋸齒狀。前肢粗壯而略扁,後肢為圓柱形;共有四爪,趾間無蹼;成年龜體色為黃橄欖色或草綠色,並有不規則黑斑;腹部甲殼大而平,呈黑色,邊緣為鮮黃色,並有同心環紋。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間無蹼。前臂與脛部有堅硬大鱗,股後有一叢錐形大鱗。同齡四爪陸龜,雌龜大於雄龜,雌龜尾較短,尾根部粗壯,而雄龜尾較細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四爪陸龜別名草原陸龜,生活在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黃土丘陵地,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世紀50年代在新疆霍城縣廣泛分布,但由於當地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大片荒山被開墾成耕地,四爪陸龜失去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目前,野生和人工飼養的四爪陸龜的數量不足2000隻,亟待加強保護。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四爪陸龜( Testudo horsfieldii)又叫草原龜,以哈薩斯坦南部荒漠地區和天山山前地帶為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也有分布。在中國僅分布於新疆霍城縣境內,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概況

霍城縣北部的塔克浪孜,是四爪陸龜的故鄉。“塔克浪孜”,維吾爾語意為“荒坡”、“不長草的地方”,但這裡卻是四爪陸龜的樂園。

初夏的塔克浪孜,乾旱燥熱。只有連綿起伏沙包上的叢叢雜草,給這片荒蕪的土地帶來一絲綠意。在上午溫和的陽光下,一隻只四爪陸龜慢悠悠的,趁著正午高溫來臨之前的時光,盡情享受在荒漠丘陵中、草叢隱蔽下自由呼吸的快樂。

四爪陸龜,當地人稱旱龜,是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稀動物。這種陸龜,每個肢上只有四爪,與普通烏龜相比,少了一爪,且趾間無蹼,不會游泳,只能呆在陸地上營穴居生活。

陸龜多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讓人們想像不到的是,在亞歐大陸腹地乾旱區中的新疆,也會有陸龜陸龜生存繁衍。這說明,幾千萬年前的伊犁河谷,也曾有過濕潤的亞熱帶氣候。這對於研究我國的動物區系、古地質、古氣候以及爬行動物的演化,皆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四爪陸龜身體青黃,頭部和四肢覆有層層鱗片。背甲高而圓,灰黃的甲殼上點綴著不規則的黑色雲狀斑,龜紋煞是美觀。35片左右的盾片,組成碩大的背甲。每一片都可以清晰地數出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它歷經的歲月。

甲殼是四爪陸龜最重要的防禦武器。灰黃的底色,是荒漠中最好的保護色。性情溫順、爬行緩慢的四爪陸龜,一遇敵害,立即把頭和四肢龜縮在甲殼中,讓飛禽走獸對它無可奈何。甲殼除具防禦功能之外還有防止體液蒸發、調節體溫等重要作用。四爪陸龜屬便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不同而改變,嚴寒、酷暑都對其不利。因此,四爪陸龜不僅冬眠,還要夏眠,一年中有5/6的時間都深藏於洞穴之中。只有春末、夏初、秋初約100天的時間裡,才出洞覓食、擇偶、產卵、繁殖。

夏初,水草方茂,陽光充足,是四爪陸龜交配、繁殖的季節。眾雄龜經過一番較量之後,勝者與雄龜交配。雌龜在向陽的草叢沙土裡產卵,並用土把卵埋藏起來。一隻雌龜一年可產卵2~4枚。卵呈白色,長橢圓形,平均重18~19克。卵在陽光照射下自然孵化,一般60~100天即可孵出幼龜。但幼龜當年不吃不喝,仍蟄伏土中。直到來年春天才破土而出,自行覓食。

四爪陸龜以植物幼苗、嫩芽為食,最愛吃的有白蒿、新疆拐棗、莖流等。但食量不大,每天只覓食2~3個小時,而且很少喝水。

在四爪陸龜中,以成年雌龜體形為大。至今所見最大者長26厘米,寬約15厘米,重量逾千克;幼龜則只有指甲蓋大小。

以前由於人們亂加捕殺,已瀕臨滅絕。如今,四爪陸龜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983年,霍城縣北部塔克浪孜方圓150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場,被闢為自治區四爪陸龜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現有將近2000隻四爪陸龜,大部分分為人工放養。新疆海關、林業管理部門近年來所查獲從哈薩克斯坦偷捕和走私的陸龜,也放養在這裡。因而,這裡的陸龜除了“土著”品種外,還多了許多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