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新營村,距鎮政府西1公里,108 國道、縣道王洪公路穿村面過。2011年,全村有356戶1076 人,面積3.31平方公里,耕地2751畝,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玉米為主要農作物,全村經濟總收人184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86元。村內企業有恆宇紡紗廠。
村名淺探
一、方誌記載
我村相比周圍各村歷史較短,建村較遲。
《平遙地名錄》記載,“該村原系南營派支村莊,於本世紀(20世紀)20年代取名為新營。”從此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村原本屬於南營管轄,直至上世紀20年代才更名為新營(時任村長為劉玉璽),距今不足百年。我村舊名為新莊,顧名思義,是一個新出現的村莊。
據筆者分析,我村最初只是南營村民為了耕耘方便,於是在此興建房屋,自此有人定居,之後周遭各村又有村民搬遷定居於此(例如我村部分劉姓是從游駕村遷徙而來),村莊不斷壯大,形成一定規模後獨立成村。如同南政鄉新莊村,原本為候郭村一些村民的菜園子,因方便種作,遂逐漸遷居於此,闢為新村。
二、反客為主
我村原是南營的派生村莊,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我村的規模逐漸擴大,甚至反超宗主村——南營,而如今村莊規模已是南營數倍。單一從人口數量上來看,解放後,南營村有人口145人,我村有人口411人,我村人口相比南營已近三倍;上世紀80年代初,南營人口有358人,我村有人口788人,我村人口相比南營二倍有餘。2011年,南營有人口381人,我村有人口有1076人,我村相比南營人口將近三倍,村莊規模也是南營的數倍。
現在村民自稱本村是洪善新莊,而不稱南營新莊,這是因為洪善村自古為平遙東北鄉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京陝官道穿村而過,明代洪武初年設立洪善驛站,為平遙二鎮(洪善、上店)之一,亦為五堡(洪善堡,郝洞堡,郝家堡,侯冀堡,杜村堡)之一,建國後亦是公社、鎮政府駐地,顯然洪善的知名度遠在南營之上,又因為我村距離洪善僅一華里,而南營卻有二華里多,洪善鎮內,數我村離洪善最近,外人也只聽說過洪善而不知南營,自然村民介紹本村便說洪善新莊而不言南營新莊。至於我村何時有人開始定居,現已無從考證,不過筆者揣測,應為清朝末年。
三、歷史疑團
在此需要澄清的是:《北營村志》中對我村歷史淵源有附帶介紹,志載,北營村名源於宋太祖親征北漢,曾駐蹕於此,並屯兵安營者三,北為北營盤,西南為南營盤,東南為新營盤,三營即為北營、南營、新營的前身。一下把我村歷史上溯至五代十國時期。其實不然,我村原為南營派支村莊,原名新莊,村北有關帝廟(老爺廟),毀於十年浩劫,筆者國小時看斷碑上所刻功德主盡為南營大姓。村南原有南營錢家塋地,後因占地攤平。之後村容壯大,遂獨立成村。北營,南營歷史較長,古代可能駐紮過軍隊,先為軍營,後成村落。然而我村改名新營,與駐軍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因為周圍村莊叫新莊的不止我村一個,為了區別於侯郭新莊,西大閆新莊,於是保留“新”字,再取宗主村南營的“營”字,更名為新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