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地震台

新源地震台,位於天山深部腹地,觀測手段有測震、地傾斜和地電。

新源地震台位於天山深部腹地,其東部為南北天山交匯處,周圍有多條地震斷裂帶,呈多組方向展布,主要有近 EW、NWW~NW和NEE向。歷史上,在該地區曾發生7~8級大震,如1812年3月8日在喀什河斷裂發生的8級地震,5~6級地震較多。 新源地震台 1971年7月開始籌建,由張宏益同志帶隊選台址,參加人員有路智林、彭仲林、王新正、陳陣陽、楊漢斌。並在原新源縣工程隊(現址西側300m處)設立臨時地震台,由姚頌民、徐維漢、楊漢斌負責架設臨時地震台,觀測手段有測震、地傾斜和地電。
1976年10月增加了磁秤觀測項目。由於地電儀電極線路長,偷盜嚴重,難以維護,觀測資料斷續不全,所以停止地電儀的觀測工作。
1977年7月在新源縣駐軍、工廠、氣象站架設8處地應力、地電、磁偏角等觀測儀器,開展群測群防工作。
台站在 1979年10月安裝自來水,解決台站職工生活用水問題;同月,購買手扶拖拉機一輛,用於群測群防工作和台站職工生活。
1981年3月,金屬擺地傾斜儀和磁秤因台址條件不好而停記;9月將V73型短周期地震儀更換為573型短周期地震儀。
1982年,新源地震台被國家地震局確定為全國基本地震台網Ⅱ類台,參加國內地震觀測資料交換;
1983年增加核鏇磁力儀觀測工作。
1985年7月,建立新疆地震無線通信網。在地震台架設XDD-801型25瓦單邊帶電台,每日在規定的時間和頻率上給新疆地震局報送觀測資料。
1988年5月,新疆地震局組成北天山台網最佳化方案實施組,由新疆地震局科技監測處處長王克元、烏蘇中心地震台副台長華德元帶隊,會同地震局技術室、烏蘇中心地震台、新源地震台的同志一行八人,在新源縣則克台鎮鐵木里克村至吐爾根鄉養蜂場一線選擇遙測台址,以避開縣水泥廠和人為的干擾,最後選定台址在則克台鎮拉巴阿吾孜村北山坡上。6月,通過新源縣政府和則克台鎮政府劃撥2 500m 2 山坡土地,用於修建遙測台。7月,開始遙測台基建工作。9月,在地震台增加地溫儀觀測工作,觀測項目有氣溫、4.8m和6.4m地溫,並投入試記。10月,遙測台基建完工。
1989年1月1日,地溫儀正式投入觀測。5月,由新疆地震局科技監測處劉啟洪、技術室何彥、烏蘇中心台華德元帶隊,局技術室、新源地震台的同志架設遙測地震儀(MYD-Ⅲ型),並進行試記觀測,放大倍率可達到20萬倍。由於新源縣供電不正常,遙測台山洞內潮濕、無交通工具而難以維護儀器,遙測儀停測。9月,由新疆煤田地質公司負責在地震台院內打井,增上深井鑽孔應變儀。開機鑽井深至126m,因井內無基岩,都是黃土層,且井孔打在一斷層上,經局領導現場決定改上深井豎直擺地傾斜儀。
1990年1月1日,新源地震台正式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交換地震觀測資料。1990年8月,河南省地震局馬鴻鈞、新疆地震局韓月鵬、張德衡等一行和台站的同志一起安裝深井鑽孔豎直擺地傾斜儀(CZB-1型)。由於鑽孔井斜超過要求,架設失敗。9月底,由局技術室和台站的同志第二次架設遙測儀,10月初開始試記觀測。從此,MYD儀與573儀進行同步對比觀測。10月,為解決地震台的供電問題,購買日產發電機(久保田)一台,作為備用電源,以保證各觀測儀的用電。
1991年7~8月,河南省地震局重新設計了可大範圍調整的深井傾斜擺,由局科技監測處申文莊同志帶隊,同馬鴻鈞、馬軍和台站的同志一起安裝取得成功,填補了新疆形變觀測無“井下儀”的空白,試觀測效果較好。
1992年1月1日,深井豎直擺傾斜儀正式記錄。
1993年4月1日,撤消核鏇磁力儀的觀測工作。7月1日,撤消573型短周期地震儀和地溫儀的觀測工作。10月,架設地震台專用電源線一條。11月,由局技術室宋太成和烏蘇中心地震台蔡文輝同志增架DK-1型中強地震儀,進行試記。1994年1月1日,DK-1型中強地震儀開始正式記錄。
1995年8月,新疆地震局給地震台配備 AST486計算機、IC-M700TY電台各一部,實現新源無線通訊數據傳輸,保證了地震觀測數據傳送高速、準確。
新源縣人民政府於 1996年9月頒布了由新源地震台組織、制定和撰寫的《新源縣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並成立了新源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新源地震台擔負著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監測組的工作。
1998年4月,新源被國家選定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的GPS基本站。站址所在地為新源縣新源鎮牧業十村山地牧場。站址位於石炭紀灰紫色安山汾岩之上。基墩上還安裝了重力、大地水準點位測量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