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建築與新技術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定價:46
條形碼:9787112078233
ISBN:ISBN 7-112-07823-7
作者:(匈)久洛.謝拜什真
印刷日期:2006-2-1
出版日期:2006-2-1
精裝平裝_開本_頁數:平裝16開,158頁
中圖法:
中圖法一級分類:
中圖法二級分類:
書號:
簡介
前 言
本書的作者將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致力於建築研究和施工技術的進步。他尤其關注國際上的研究與技術發展現狀。他的許多著作都是討論這些領域的課題。最近的《結構:工業工藝》(Construction;Craft to Industry)就是其中的一本,於1 998年出版,書中介紹了建築科學和施工技術發展方面的成就。在該書出版之後,作者感到有必要進一步將研究新建築的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對新建築的影響作為研究目標。
這本書應該被看作是《結構:工業工藝》的延續。儘管以前的著作也涉及對建築技術進步的研究,但本書還介紹了技術變革對新建築的影響。由於設定的範圍廣,這本書沒有把目標集中在單獨的二級領域的細節問題,而是將自身限定在強調總體的趨勢。這也揭示了為什麼這本書沒有試圖涵蓋所有或者至少許多早先的著作中論述的課題的原因。
有一句被反覆提到的話"建築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工藝"。遺憾的是,大部分關於這種人類活動形式的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個方面,很少涉及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然而,如果人們偶爾遇到一本有關這種關係的書,帶著極大的期望,關注過去的歷史風格。我們可能知道佛羅倫斯穹頂中伯魯涅列斯基(Brunnelleschi)的解決方案,或者有羅伯特·梅林設計的新類型的倫敦布萊克菲爾(Blackfrias)石橋。這些實例被很好地記錄下來更不要說可追溯到幾百年前許多其他相似的事件,但是我們從哪裡能夠找到現代技術對目前的建築產生影響的書呢?也許這么說並不公平,有一些著名的著作還是討論了這個問題(如下·羅賓的《一門新的建築工程學》(Engineering a NewArchitecture),1996,耶魯大學出版社;Holgate的《建造形式美學》(Aesthetics of Built Form),1992,牛津大學出版社)。但是在本書中,作者從交叉學科技術的發展和對建築特定優點的角度作了精確的分析。
建築一直以來存在兩個看似對立的方面:一個是地域性的或本土的,另一個是國際的或全球的。最近這兩個方面都變得更加明確,地域性建築已經被國際趨勢所影響,國際建築也從地方傳統中吸取靈感。建築和工程諮詢師、承包商、業主建立起全球和地區性的分支機構,以便能夠同時服務全球的和地方市場。另一方面,本土建築師和承包商不斷參與到大的國內或者國際建築實踐中來。建築發展趨勢的特徵已經更多地描述功能需求的多樣化以及建築師的目標設計不僅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而且將建築環境的特徵與他們作品的特點相和諧。最後,人們不應該忘記建築師自身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他們的作品中就會反映出自身的變化。
本書第一章,通過對20世紀後半葉建築的考察分析作為開始。第二章至第四章,闡述技術進步對新建築產生影響的各個方面:第二章,建築材料;第三章,建築和結構;第四章,設備。接下來的第五章分析了一些看不見的技術的影響:科學研究、信息和通訊技術。第六章介紹了新建築、城市開發、經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第七章涉及建築美學的新現象。同時在第八章也勾勒出進步帶來的代價:危害與失敗。最後,第九章作了總結。
技術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影響了建築。首先,技術進步直接影響建築設計。現在建築師使用計算機及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和管理科學知識,並且充分利用從各種工程科學中引申出來的輔助手段。其次,建築師在設計時不得不考慮現代施工技術:預製配件、機械化、工業化。第三,建築師設計建築,其活動被現代技術所代替,這意味著對建築的需求被"標準化"。本書涵蓋了建築與技術相互關係所有三個方面。此外,那些對建築沒有直接影響的技術進步帶來的問題沒有或者至少沒有詳細討論。本書並沒有包含一些細部案例研究,但是它列舉了很多事實作為實例,用以說明技術影響新建築的各種途徑。
本書的參考文獻和書目並沒有加以區分,都包括在參考書目之中。參考文獻中包括了作
者在寫作本書時參考的出版物,大部分限定在最近的一些著作。參考書目不僅可以被看作是
參考書目的來源,而且也是進一步研究的資料來源。
作者不得不將插圖的數量限定在一定範圍之內。顯然,一本涵蓋範圍如此廣泛的書應該比實際上使用更多的插圖使本書更有特色,那些使用的圖片也已經被限定成一張插圖,使書中內容更加直觀。每一章的主要內容用插圖來描述,接下來是技術細部和特徵,這些正是作者希望引起讀者注意的。插圖放置在與之相對應章節內容處。但是它們的序號通常並沒有在正文中標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圖片的參考說明。將它們聯繫在一起的只是普通的主題區域。
目錄
1 建築發展趨勢1
1.1 概況1
1.2 新建築的風格趨勢10
1.3 戰後地域建築調查17
參考文獻29
2 科技發展對建築材料的影響31
2.1 概述3l
2.2 木材34
2.3 鋼材35
2.4 鋁和其他金屬37
2.5 磚、石和磚石建築40
2.6 玻璃和結構玻璃40
2.7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2
2.8 塑膠、纖維和金屬箔45
參考文獻47
3 科技發展對建築物及其結構的影響50
3.1 特定的建築設計方面50
3.2 建築類型62
3.3 結構和組件79
參考文獻88
4 服務技術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91
4.1 環境與服務91
4.2 氣候與節能91
4.3 人類舒適、健康和功能要求96
4.4 暖通與空調(HVAC)97
4.5 照明環境99
4.6 音響環境:聲學104
4.7 技術革命和服務控制105
參考文獻107
5 看不見的技術對設計的影響110
5.1 一般事項110
5.2 不斷變化的形象和知識以及建築師們的合作110
5.3 防火工程設計113
5.4 結構分析中的新方法--地震區內的建築設計113
5.5 熱量、濕度和空氣品質對建築設計的影響116
5.6 建築物的技術系統:體系建築118
5.7 建築設計和管理中的計算機和機器人套用119
5.8 建築學和工業化建造120
5.9 經營策略121
參考文獻123
6 建築。經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125
6.1 都市發展125
6.2 經濟129
6.3 環境130
6.4 可持續發展131
參考文獻136
7 建築美學138
7.1 引言138
7.2 尺度、體量、比例142
7.3 幾何形143
7.4 壁龕、凹處、洞、成角度的線和平面145
7.5 顏色、光線和陰影146
7.6 連線部分148
7.7 理論和困境149
參考文獻149
8 進步的代價:瑕疵、破損和失敗151
參考文獻155
9 結論156
參考文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