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歷
清乾隆時建場,原名甄子場,因火燒遷現址重建,定名新場。民國初年改名富農場,鄉亦以富農命名。1952年更名新勝鄉至今。取慶賀土改新勝利之意。基本概況
新勝鎮潼南縣西南面,距潼南35公里,距國道319線9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2、5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農業人口2、8萬餘人;全鎮轄8個行政村,64個合作社;境內基礎設施完善,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光纖通信日新月異,“1小時潼南”工程勝利竣工,區位優勢逐步明顯。這裡山清水秀,有九曲溪環繞境內,森林覆蓋率達26%;這裡氣候宜人,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具有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這裡生態環境無污染,是無公害農產品的家園;這裡經濟發展迅速,建鎮9年來,國民經濟翻了一番,截止2002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09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6561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53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980元,城鄉人民儲蓄總額達到2950萬元,80%以上的農民住進了小康房,全鎮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向小康邁進。機構設定
2001年實施機構改革後,我鎮嚴格按照縣委有關檔案精神,設定了:黨政辦、社會事務辦、經濟發展辦、團委、婦聯、財稅所、農業服務中心、村建國土所、文化體育站等九個鎮內設機構。並各設定了負責人一名。其中,黨政辦掛綜治辦牌子,社會事務辦內設計生辦。通過此次改革,使我鎮的機構得到了進一步精簡,機關幹部工作作風得到了進一步轉變,大大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招商引資
在全縣領導幹部大會及首屆工業強縣大會召開後,全縣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全民招商戰略的高潮,我鎮為全面推進工業強鎮戰略,振興新勝經濟,實現經濟大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出了相關的措施,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轉變思想,充分認識到了工業強鎮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性。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當前一件主要任務來抓。我們圍繞發展計、思良策、添措施,研究了適合發展的新思路,以徹底解放思想,轉變作風,將工業強鎮及招商引資工作納入黨政議事日程;二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了工業強鎮戰略和招商引資戰略的順利落實。我鎮成立了以鎮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和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經濟發展辦、黨政辦為成員等7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鎮的招商引資工作;三是強化措施,確保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成效。我鎮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組織了小分隊到重慶及沿海地區招商,各級各部門也要求樹立“重商、安商”的觀念,搞好服務工作,讓外來投資者既感“順心”又感“安心”深感“溫馨”。目前,我鎮盤山農業有限公司擬定的“2000噸泡仔姜生產項目”,重慶大同食品廠已有投資合作意向,預計總投資達200萬元。農副特產
自1998年以來,我鎮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著力推廣優良品種,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形成了生薑、油菜、優質稻三大主導產業,其產品暢銷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歡迎。2002年糧經比例調整到6、6:3、4,以生薑為龍頭的特色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一個特色農業明星鎮正在渝西走廊上冉冉升起。羅盤山生薑享譽巴渝大地,2002年我們對“盤山”姜品牌進行了登記註冊,盤山姜更是聲明鵲起,經濟價值節節攀升。常年種植生薑4000畝,可實現收入1500萬元。隨著盤山農業有限公司的組建,盤山農業示範區將建成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線。2002年11月,無公害蔬菜基地通過市級驗收,新勝成為潼南縣繼桂林、柏梓後的第三個無公害蔬菜基地。
優質油菜走俏市場。2002年全鎮種植渝黃1號,渝油18號,中油119號等優質油菜5000畝,產量達750噸,實現銷售收入150多萬元,其產品不僅出油產量高,而且油質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
優質水稻穩步發展。2002年新勝鎮重點實施了中稻、再生稻優質米一體化開發工程,建成了3000畝再生稻優質綜合師範區,有效提高了糧食優質率、商品率和增加值。常年種植水稻11000畝,收穫再生稻7500畝。僅再生稻即實現收入750萬元。
繼往開來迎發展,與時俱進鑄輝煌。敢為天下先的新勝人一定能夠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乘著黨的十六大的東風,鑄就農業明星鎮的輝煌,走向更加美麗、富饒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