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倫理學(全三冊)

它的軸心是確證“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道德,只能通過道德最終目的,而從行為事實如何的客觀本性中推導出來”的倫理學公理。 這一公理可以歸結為一個道德價值推導公式:前提1:道德最終目的(道德價值主體)前提2:行為事實如何(道德價值實體)結論1:行為應該如何(道德價值)結論2:與行為道德價值相符的優良道德(優良道德規範)倫理學的全部內容都是從這個道德價值推導公式所表明的倫理學公理推導出來的。 下卷《美德倫理學》則是研究如何實現規範倫理學所確立的這些優良道德規範的科學,因而研究“良心”、“名譽”和“品德”:良心與名譽是優良道德實現途徑;美德則是優良道德之實現。

內容介紹

本書系作者專心致志撰寫22年而成。它的軸心是確證“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道德,只能通過道德最終目的,而從行為事實如何的客觀本性中推導出來”的倫理學公理。這一公理可以歸結為一個道德價值推導公式:
前提1:道德最終目的(道德價值主體)
前提2:行為事實如何(道德價值實體)
結論1:行為應該如何(道德價值)
結論2:與行為道德價值相符的優良道德(優良道德規範)
倫理學的全部內容都是從這個道德價值推導公式所表明的倫理學公理推導出來的。上卷《元倫理學》就是確證這個倫理學公理的科學。中卷《規範倫理學》則是具體推演構成這一公理的四個命題的科學:首先,推演前提1,亦即道德概念、道德最終目的和道德終極標準:其次,推演前提2,亦即行為事實如何之16種、6類型、4規律;最後,推演結淪,亦即運用道德終極標準衡量行為事實如何之善惡,從而推導出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的道德總原則“善”和優良的社會治理道德原則“公正”、“平等”、“人道”、“自由”、“異化”以及優良的善待自我道德原則“幸福”,並從這七大道德原則推導出“誠實”、“貴生”、“自尊”、“謙虛”、“節制”、“勇敢”、“智慧”、“中庸”八大優良道德規則。下卷《美德倫理學》則是研究如何實現規範倫理學所確立的這些優良道德規範的科學,因而研究“良心”、“名譽”和“品德”:良心與名譽是優良道德實現途徑;美德則是優良道德之實現。這樣一來,便不但將一直相互否定的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結合為一門科學,而且使倫理學成為一種如同物理學一樣客觀必然、嚴密精確和能夠操作的公理化體系,從而科學地解析了兩千年來人類一直爭論不休的一系列重大倫理學難題。

作者介紹

王海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在《中國禮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等刊物發表倫理學論文160餘篇;著有《新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倫理學方法》(商務印書館2003年)、《人性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和北京大學哲學教材《倫理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