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是2006年4月1日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考古學家的討論會,是香港與西陵兩次會議的延續。那兩次會議的成果已經出版問世。這次討論會的論文也能結集成書,則將不僅使與會學者的成果交流於國內外同行間,也可以反映三次會議期間,中國考古學發展的軌跡。書中收錄了若干學術研討的論文,內容涉及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等資料。

本書是南港舉行的學術討論會的匯總,此次討論會宗旨為討論文化與自然生態及環境的關係。即是將自然環境作為舞台,人類的活動作為演出的偉大史劇。每一個地點,不論是大區域,或是小區域,參加演出的演員,亦即當時的人類,都必得在這一個大舞台的一角,演出其中的一個小節小項。考古學的田野記錄,其實常常包括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資料,只是在歸納推論時,有些考古學家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些考古學家則未必深入考察這些訊息與人類活動的意義。這次會議特別注意於人類史劇的舞台,其目的正是為了兼顧各地人類文化發展軌跡的點與殊想,再由此進一步歸納,或能探索數千年至上萬年人類文化史的通性及共相。書中收錄了學術研討的論文若干,供專業人士及考古學者、愛好者參考。

編輯推薦

本書是南港舉行的學術討論會的匯總,此次討論會宗旨為討論文化與自然生態及環境的關係。即是將自然環境作為舞台,人類的活動作為演出的偉大史劇。每一個地點,不論是大區域,或是小區域,參加演出的演員,亦即當時的人類,都必得在這一個大舞台的一角,演出其中的一個小節小項。考古學的田野記錄,其實常常包括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資料,只是在歸納推論時,有些考古學家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些考古學家則未必深入考察這些訊息與人類活動的意義。這次會議特別注意於人類史劇的舞台,其目的正是為了兼顧各地人類文化發展軌跡的點與殊想,再由此進一步歸納,或能探索數千年至上萬年人類文化史的通性及共相。書中收錄了學術研討的論文若干,供專業人士及考古學者、愛好者參考。

目錄

序一

序二

試論東北亞南部四千年前以遠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

嫩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生業方式研究——“漁獵型新石器文化”的一個區域性實例分析

文化結構、社會媒介和建築環境的多元互動——論仰韶先民的主觀能動

族群、生態與兩岸史前文化關係研究

華南、台灣與東南亞的史前文化關係——生態、區位與歷史過程

台灣中部地區史前文化與古生態環境互動關係初探

從碳氧同位素分析論古代台灣貝類採集與古環境的含意

二里頭文化時期人地關係研究的考古學檢討

試論西周王朝西北邊疆的文化生態

中國史前城址分布與規模之研究

三峽工程淹沒區的城址類型及其所反映的問題

十三世紀後中國北方“離宮”式的城市

滹沱河上游和桑乾河流域的正裝雙鏨鬲

華夏邊緣與文化互動——以長城沿線西段的陶鬲為例

三足瓮研究

東亞塊飾研究的幾個問題

試論紅山系玉器

蘇皖平原地區史前玉器的研究

自然環境與玉礦資源——以新石器時代晉陝地區的玉器發展為例

“台灣玉器製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檢討

當地傳統和外來影響——從三星堆和新淦看地方青銅文化形成的不同模式

關於“海上絲路”起始時間的探討

良渚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形成過程

張家山《二年律令·戶律》讀記

追尋三江平原腹地消逝的漢魏文明——七星河流域聚落考古五載收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