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使銀原子在電爐O內蒸發,通過狹縫S1、S2形成細束,經過一個抽成真空的不均勻的磁場區域(磁場垂直於射束方向),最後到達照相底片P上。在顯像後的底片上出現了兩條黑斑,表示銀原子在經過不均勻磁場區域時分成了兩束。 根據實驗中的爐溫、磁極長度、橫向不均勻磁場的梯度和原子束偏離中心的位移,可以計算出原子磁矩在磁場方向上分量的大小。當時測得銀、銅、金和鹼金屬的原子磁矩分量的大小都等於一個玻爾磁子,它們的原子束都只分裂為對稱的兩束。實驗結果說明,原子在磁場中不能任意取向,證實了A.索末菲和P.J.W.德拜在1916年建立的原子的角動量在空間某特殊方向上取向量子化的理論。直到1925年G.E.烏倫貝克和S.A.古茲密特提出電子自旋的假設,實驗結果才得到了全面的解釋。原子磁矩是電子的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和(原子核磁矩很小,暫可忽略),原子磁矩在磁場方向上的分量μz只能取以下數值
μz=-MgμB,
M=J,J-1,…,-J,
斯特恩-革拉赫實驗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基礎實驗之一;它還提供了測量原子磁矩的一種方法,並為原子束和分子束實驗技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