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斯特凡·埃賽爾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德國柏林一個猶太裔家庭,父親是散文作家和德文翻譯,母親是時裝雜誌編輯和記者。1925年,埃賽爾一家移居法國,原因是他母親要與法國的情人作家、他父親的好朋友亨利·皮埃爾-羅歇相聚,而他父親居然也接受了這樣的三角關係,與妻子和妻子的情人組成一個反傳統的家庭模式。1930年這個三角家庭終於解體後,埃賽爾與母親留在法國,於1937年成為法國公民。作家亨利·皮埃爾-羅歇根據埃賽爾父母的故事寫的兩男一女的愛情小說《朱爾與吉姆》(JULES e JIM),後來由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改編搬上銀幕。1939年,埃賽爾畢業於法國高等師範學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埃賽爾加入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抵抗運動,和他並肩作戰。2008年,在巴黎的凱布朗利博物館的一次演講中,埃賽爾講述了自己的一生和生活的理念,對於當年加入抵抗組織,埃賽爾回憶說:“我聽了戴高樂將軍的倫敦講話的內容後就決定到倫敦去,最後成功地坐上了一架從里斯本飛倫敦的飛機,和其他所有到倫敦與戴高樂將軍會合的年輕人一起被集中到了一個地方,在那裡,有人向我提了不少問題來了解我是不是從德國去的間諜,最後他們認為我還是值得信賴的,然後我就被送到康貝爾萊,這是來自法國的年輕人與將軍會合的地方。所有的年輕人都很敬仰和崇拜將軍,甚至可以說他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有幸和另一個人一起被邀請和將軍共進午餐,我是從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畢業的,可能是這一點讓軍人出身的將軍感興趣吧,另一個人是稅務稽查員,在吃飯的時候,我們互相提了不少問題,我們告訴將軍當時他在法國深受歡迎,這一點當然讓將軍感到高興。”
1941年,埃賽爾執行任務時,因有人告密而被捕,被關進德國納粹集中營。在集中營里,埃賽爾受到虐待,食不果腹;被迫勞動,隨時都有被處決的危險。最後埃賽爾躲過了納粹的魔爪。“我當時和大約35個人一起來到了集中營,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前途如何,只能等來自柏林的處決我們的命令,其中有16個人被吊死。對我來說,較幸運的是,當時有一個來自德國的‘囚犯’,他非常厲害,和納粹的醫生組織了一個計畫,讓我們三個囚犯到集中營里感染了傷寒病的人等待死亡的地方去,當時有三個法國人快死了,而一旦他們去世,我們三個人就可以用他們的身份了。”“在10月20日我生日這一天,可憐的博瓦代爾去世了——我變成了米歇爾·博瓦代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集中營結束。”埃賽爾曾回憶說。1945年,埃賽爾趁納粹轉移犯人之機,跳火車逃跑,投奔駐在漢諾瓦的美國部隊。1945年5月8日二戰結束後,埃賽爾返回巴黎。當年,埃賽爾考入法國外交部開始了外交生涯。
在聯合國成立之初,1948年,埃賽爾參與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工作,被認為對聯合國人權宣言的問世作出貢獻。《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夏樂宮通過的一份旨在維護人類基本權利的文獻。宣言起草的直接原因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是第一份在全球範圍內表述全人類都應該享有的權利的檔案。埃賽爾認為,這段經歷是他人生最幸運的事情,“我認為我的一生中最幸運的就是能夠加入一些由充滿激情的人參加的組織。29歲時,我加入了聯合國第一個公務員隊伍,他們當時堅信所從事的事業是戰後所能做的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事業。我們知道,民族國家體制失敗了,所以這次絕對不能重蹈覆轍,當時那些夥伴都是剛剛走出戰爭的年輕人,他們的理念就是要從現在開始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埃賽爾一生都在為社會不公而奮鬥。他是猶太人,但他為巴勒斯坦人奔走疾呼,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從而遭到法國猶太人團體的敵視。埃賽爾從1960年代初就呼籲法國保護非法移民的權益。1996年,巴黎警方強勢驅除200多個躲在巴黎聖-貝爾納教堂的非洲無證件非法移民,引發社會議論。德高望重的埃賽爾這時被任命為事件的調解人之一,他毫不隱瞞地對警方使用粗暴手段的做法進行批評,認為這有害無利。他特別反對將那些已經長期生活在法國,有工作和住所的無證移民驅除出法國的政策。最後這些被從教堂驅趕出來的非洲非法移民,幾乎全部獲得居留權。
在政治上,埃賽爾支持左翼社會黨總統奧朗德,也支持環保理念。埃賽爾曾在2010年法國地區選舉時,將自己的名字排在法國綠黨巴黎地區競選名單的最後一名,以表示對這個年輕政黨的支持。
2010年10月,已經90多歲的埃賽爾出版了一本鼓勵人民反抗壓迫的書《請憤怒吧!》(INDIGNEZ-VOUS!),該書很快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至今暢銷450萬冊。這本只有30多頁的小冊子,定價3歐元,他從個人參加抵抗組織的經歷出發,鼓勵年輕人去尋找憤怒的來源。書中內容呼籲“和平反抗”,啟發了近幾年來在全球各地反全球化和經濟危機的“憤怒者”的行動,包括占領華爾街。
在《請憤怒吧!》一書之後,埃賽爾又出版了《參與吧!》(Engagez-vous !)和《希望之路》(Le Chemin de l'espérance)兩本書。埃賽爾的最後一本書名為《該你們玩了!》(ànous de jouer!),將於2013年3月上旬出版。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埃賽爾還在電台專訪節目中對各類問題侃侃而談,寄希望於年輕一代,希望他們不僅僅停留在對社會不公的憤怒之上,而是深入思考並實際參與改造世界活動和行動中。
對於自己的政治理念,埃賽爾曾說,“我認為建立在法國大革命要求的人人平等基礎上的民主,建立在世界人權宣言要求的文化、社會平等的權利上民主——我認為這是可能的,也是應該採取的在政治上前進的路線。”
社會評價
斯特凡·埃賽爾去世的訊息引發法國社會及國際社會的一片惋惜聲,人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始終忠實於自己的理念、為人權和正義吶喊的人士感到悲傷。埃賽爾本人可以說是20世紀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當地時間2013年2月27日晚,在巴黎,到處都有為斯特凡·埃賽爾舉行悼念的活動,無論男女老少均拿著埃賽爾的遺像,上面寫著“讓我們鞠躬”。法國政界各黨派領導層人士均對斯特凡·埃賽爾辭世的訊息表示敬意和哀悼。當天,總統奧朗德在愛麗舍宮發表講話,稱斯特凡·埃賽爾是位偉大的人物,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於捍衛人權的事業,如今,他雖遠離人世,但給我們留下一個警示,那就是不能順從任何不公正的行為。總統奧朗德的女友、記者特麗艾維爾通過網路表示哀悼,讚頌埃賽爾非凡的一生;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皮萊和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對埃賽爾的去世分別發表致詞表示哀悼,人權理事會當天為埃賽爾默哀一分鐘。這是人權理事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首次以這種方式悼念一名個人。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發表聲明指出,埃賽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權倡導者,也是聯合國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他的力量和遠見卓識將激勵所有人繼續前進。有政府官員建議,把斯特凡·埃賽爾安葬於先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