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本格勒,O.

斯本格勒,O.

正文

斯本格勒,O.德國歷史哲學家。1904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學教員,後居慕尼黑專事著述。他所著的《西方的沒落》(2卷,1918~1922)一書,曾風行一時。書中一部分內容曾為納粹主義所利用,而另一部分又受到他們的批判。他的著作還有《普魯士主義和社會主義》(1920)、《人與技術》(1931)、《決定的時刻》(1934)等。
斯本格勒的理論曾被稱為歷史形態學、比較形態學或體相形態學。他反對19世紀流行的歷史進化觀念,而把各個文化的生命周期作為歷史研究的對象。世界歷史在他那裡被看作是若干獨立的文化單元,如:埃及、印度、中國、希臘-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古印地安、西方。每種文化都經歷大致相同的生命周期,即發生(前文化)、發達(文化)和衰落(文明)的生長階段或形態。每種文化雖各有其獨特的精神、靈魂和不同的表現,但都按一定的周期而興衰,它們在時間上是平行的,因而是同時代的、可比較的。根據這種理論,人們不僅可以重建過去的歷史,而且可以預知未來。他預言西方文化已進入沒落階段,但同時又寄希望於德意志的大一統帝國及其極權主義的政治,由此反映了他在思想上的自相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A.J.湯因比等人,繼承和發展了斯本格勒的理論,被稱為“新斯本格勒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本格勒所提出的所謂歷史形態學的理論曾被移植到中國,並成為當時在西南聯合大學的雷宗海賀麟為首的“戰國策”派的歷史理論基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