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斯妤文集(套裝共4冊)》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斯妤,專業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著有散文集、小說集三十多部。代表作有散文集《兩種生活》,中篇小說《出售哈欠的女人》,長篇小說《豎琴的影子》和《斯妤文集》(四卷)等。其散文既先鋒又典雅,既綺麗又深情,小說則奇譎詭異,靈動飽滿,融沉重與幽默、悲劇與荒誕、現實與幻想為一體。作品深受青年讀者和知識女性歡迎,並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介紹到國外。現居北京。
圖書目錄
《斯妤文集(散文卷)某年某月》目錄:
不讓自己僅僅是“自己”(代序)
家
在海邊
靜物
遙遠的校園
梅林
橄欖樹
還鄉
碧水長流
白太陽
窗外
故鄉
武夷日記
下海
蓬萊走筆
在自傳的題目下
開始
敲門
心的形式
幻覺
愛情神話
幻想三題
凝眸
生命·神啟·愛
童年
新雪
大眼睛,小眼睛
冬夢
“入學”記
稚語
永遠的冰心
似曾相識蔣子丹
碎片拼接——關於舒婷
並非夢幻
除夕
某年某月
追憶尷尬青春
心靈速寫
正午
夜晚
真實夢境
白漩渦
馬年夏季
傾聽蟬鳴
我因為什麼而孤獨
夢魘
雨
窗外,圓歌
北風
阿端
應婆子
近鄰
玉蘭仔
玫珍
方姑姑
文蓮女士
美玲
錦雲姐妹
安寶
汪娘與瓊
美倩
特派員
二舅
祖父
韓舟
表舅母
歪嘴仔
婉穗老師
回想外婆彌留之際
跋
……
《斯妤文集(隨筆卷)寫作的女人》
《斯妤文集(中短篇小說卷)紅粉》
《斯妤文集(長篇小說卷)豎琴的影子》
後記
由於身體的緣故(嚴重的頸椎病,無法持續低頭打字),這些年我寫得少了,轉而以大量的閱讀“為生”。讀哲學,讀歷史,讀宗教文獻,讀中醫典籍……閱讀越多,感覺文學越小,感覺文學所能承載、能擔當、能影響的實在有限。當年狂熱地視文學為天下第一聖事的勁頭自然不復,甚至是,和文學竟然有些漸行漸遠了……直到重新檢校這堆年輕時、中年時寫下的文字,方才驚覺,無論現在思想有多大的變化,也無論將來生活與興致還會有多少流徙變遷,此生的重頭戲是已經交付給文學了。
俄堅格桑多傑活佛曾說我前世是個修行人。重讀舊作後我想他也許所言不虛。雖然這個曾經的修行人是一邊迷茫空寂,一邊執著激烈;一邊慵懶怠惰,一邊辛辛勞作。或許正因前世修行時俗緣未絕,塵心未了,此生才又投到人間當作家,把前世未了的情義在今生以文學的形式重新鋪陳演繹一番?
總之,雖然此刻我的思想較這四本書所呈現的已是大不同,我還是要慶幸年輕時選擇了文學,並且深深感謝上蒼賦予我些許才情,使我在重新檢校時沒有臉紅,沒有後悔年輕時誤打誤撞,以一顆枯寂與不才的心靈冒用了文學的名義。
斯妤
2012年元月於北京
序言
不讓自己僅僅是“自己”
(代序)
林丹婭
二十多年前,少女斯妤站在她家鄉閩南海邊番薯地的青青藤蔓里,拄著鋤頭想起她剛讀過的一篇小說,忽發預感:“我相信自己此生將是一個作家。”
當一個人在說自己經歷不多而能感到很多的時候,當一個從來不喜怒形於色的人說“有一種眼淚是從心裡流出來”的時候,當一個一貫周正平和的人說出“先鋒是一種精神”的時候,當一個歷來就訥於言語的人說出“語言是我鍾愛所在”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相信,有一種作家的潛能,正從她的身體內部甦醒。平順的生活秩序,庸常的生命節律因為她的出現而打破了慣常的表現形態與運行軌跡。斯好,就是這樣一種現象的命名。它首先表征了被它命名的生命所具有的詩性氣質,接著標示了她以文學抵達詩性生活的一種言語方式。一九八〇年,斯好開始文學寫作,而散文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曾經是她的最愛。“我近乎執拗地在散文這個小小的空間裡著力耕耘,發願要在它的內涵、形式、風格上有所拓展。”這真是斯妤化了的文學言志,全然突破了她一貫溫良恭謙的態度,於是從第一本散文集《女兒夢》開始,到迄今為止出版的《兩種生活》、《感覺與經歷》、《文字內外》等散文集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對上述理念持恆不懈的追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對“三家模式”的反叛,力圖在散文中表現以真為宗旨,以善為極致的審美情趣;一九八五年後轉為對人生荒誕與人性荒謬的審醜思考;而九十年代前後萌發的女性意識的自覺,不僅使她的散文內涵增添了文化歷史的質感,而且也增添了思想的厚重感與濃郁的思辨色彩。斯妤對散文文體寫作的偏好,對拓展其形式與內蘊的執著,成全了她在散文方面的建樹,使她以散文名家蜚聲文壇。文評家吳義勤曾指出斯妤的那些帶有終極意味的形而上追問的散文,改寫了散文“輕文體”的形象,提升了當代散文的品格。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如此看來,斯妤的出現,即便就是為了散文寫作,那么至此也算是功成名就了。然而,斯妤的作家使命似乎還不止於此,散文文體的寫作似乎並未全面開發出作家斯妤的潛能。散文也許可以直接宣洩她的情感,也能充分體現她的智性,它給我們帶來平實的生活氣息,也不乏思想深度的衝擊與震撼,但它並沒有完成把她帶人真正的文學創造中去的使命,因為文學絕不止於真實的表述或記錄。文學與所有真正的藝術一樣,它更能體現世界上所有事物本質之間的聯繫,以及這種本質聯繫與作家想像力之間的奇特關係。
或許是出於作家特性的感召,或許是出於內心表達的需要,一九九三年,斯妤暫時結束了如日中天般的散文寫作而轉向小說領域。如果說寫散文的斯妤,還在人們的料想之中,那么斯妤寫的小說,可就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了。一向溫柔敦厚,並以散文寫真名世的斯妤,作起小說來卻一反常規,出手凌厲,風格怪誕,立意高遠,內涵繁複,意味深長。一種洞明世事的清澈與鞭辟入裡的尖刻,把個眾生相,尤其是女生相的本質,通過充滿想像力的架構入木三分地鋪陳給我們看,令人觸目驚心。如《狂言》中的“我”在失態後的狂出真理:“我不是透徹之後才善良(更徹底的善良),而是善良導致了不透徹。所以我說我更像個瞎子而不像是聖徒。”斯妤把人性方面一個十分微妙的症候揭了開來:善良有時就是怯弱的美化與託詞,所以看起來對人滿懷善意的人,走到後來卻只有對人的恐懼。《浴室》把這種人性的荒誕表現得更為具像化了:一個常常受制於人,不敢說“不”的怯弱女人,通過一次幻想式的境遇改變了她一直想改變的現狀。饒有意味的是,用幻想替代現實恰恰是女人逃逸現實的通病,幻想的力量後面是真實的無能。因此,當女人也用這個方法去改變她的色狼上司——女性生存惡劣境遇的象徵時,他反而得以如願以償地占有了女人的身體。此時,身體被銳痛刺激的女人才真正如夢初醒。如果想了解女性主義“身體寫作”的真正涵義,這個文本倒真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詮釋:也許頭腦還在接受並製造幻覺,只有身體感受才會真正道破真相。斯妤的敘事揭示了女性在性別關係中不僅弱勢而且劣勢的生存形態、心理形態與反抗形態。對現實的逃逸,結果是被現實罩牢。女性幻想式的反抗反而成全了男性的夢想而成為男性的現實、女性的夢魘。斯妤在小說中充分施展了她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故事被她以荒誕的形態所呈現,人生與人性的荒謬盡在其中流露無遺。《出售哈欠的女人》。《豎琴的影子》就是她此類小說的代表作,當這些小說驚艷文壇時,一個文學的斯妤真正誕生其中:在笨拙的言談舉止後面,是思想的靈動與鋒芒畢露;在循規蹈矩後面,是詭異狡黠的橫空出世;在軀體的懶散惰性後面,是洶湧澎湃不能止息的內心生活;在粗糙的日常事務後面,是精細人微的觀察與思考;表面的隨和、懦弱後面,是敏感、尖銳、執著、特立獨行。當斯妤寫出這些小說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羅蘭·巴特把作家區分為兩類是什麼意思:一類作家寫重要事物,一類作家不寫重要事物而只寫人。他覺得後者才是真正的作家。而對於斯好來說,她起碼以此實踐了她的口出狂言:“不讓自己僅僅是自己”這樣一個貌似簡單實則極具偉大的目標。
編輯推薦
《斯妤文集(套裝共4冊)》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斯妤的小說在主題上多表現居於男權重壓之下的知識女性的抗爭與毀滅;在創作手法上,可謂奇譎詭異,靈動飽滿,熔沉重與幽默、悲劇與荒誕、現實與幻想於一爐,令人耳目一新。
目錄
《某年某月》目錄:
不讓自己僅僅是“自己”(代序)
家
在海邊
靜物
遙遠的校園
梅林
橄欖樹
還鄉
碧水長流
白太陽
窗外
故鄉
武夷日記
下海
蓬萊走筆
在自傳的題目下
開始
敲門
心的形式
幻覺
愛情神話
幻想三題
凝眸
生命·神啟·愛
童年
新雪
大眼睛,小眼睛
冬夢
“入學”記
稚語
永遠的冰心
似曾相識蔣子丹
碎片拼接——關於舒婷
並非夢幻
除夕
某年某月
追憶尷尬青春
心靈速寫
正午
夜晚
真實夢境
白漩渦
馬年夏季
傾聽蟬鳴
我因為什麼而孤獨
夢魘
雨
窗外·圓歌
北風
阿端
應婆子
近鄰
玉蘭仔
玫珍
方姑姑
文蓮女士
美玲
錦雲姐妹
安寶
汪娘與瓊
美倩
特派員
二舅
祖父
韓舟
表舅母
歪嘴仔
婉穗老師
回想外婆彌留之際
跋
……
《寫作的女人》
《紅粉》
《堅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