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斜紋貓蛛
拉丁學名:OxyopessertatusL.Koch,1877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
寄主昆蟲:飛虱、稻縱卷葉螟、葉蟬、棉鈴蟲、小造橋蟲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玉米、茶、果樹、蔬菜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7-9毫米。全體呈黃綠色或黃褐色。體呈紡錘形。背甲長大於寬,頭部隆起,前緣垂直。8眼著生頭部隆起部分的頂上和前方,前眼列後曲;眼式為2-2-2-2,以前中眼為最小。眼域有白毛和數根黑色長毛,向前方伸出。背甲中央有2條黑繳紋,兩側緣放射溝範圍有3對褐色斜紋。額高而直,並具長而直立的毛。以前中眼延伸至螫肢背面有1對褐色縱向斑紋。螫肢細長,基部外側緣的側結節明顯,前齒堤2齒,後齒堤1齒。觸肢黃褐色,多黑刺,末端具爪。胸板心形,周緣棕黑色。步足各腿節腹面有清晰黑紋1條,脛節基部內、外兩側各有1個黑斑。各腿、膝、脛、後跗節上均有黑色長剌,跗節末端具3爪。腹部長橢圓形,末端尖細。心臟斑菱形,外側有黃、白色條紋,後部中央有縱斑,兩側有4對黃、白色斜形斑紋,腹部中央有寬的黑褐色縱斑,兩側各有一灰白色條斑。
雄蛛:體長6.30-7.40毫米。體形同雌,較窄。觸肢脛節突呈現出2個分離的大齒,外側突長而大,側面具有幾條橫行的隆起;內側突頂端有一向內彎曲的大齒突。
卵袋:白色,扁圓形,較大,直徑一般在15毫米左右。每個卵袋含卵60-70粒。卵粒圓形,黃白色。
幼蛛;剛出卵袋的二齡幼蛛,頭胸部、步足皆為白色,眼紅褐色。腹部呈黃色。1-2天后體色逐漸變深,背甲呈淡綠色至黃綠色,並有許多小黑點。眼黑色。腹部淡黃色。步足脛節以上乳白色,著生有白色刺,脛節以下淡黃綠色。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廣東、台灣、福建、雲南、江西、安徽、貴州、陝西、河南、上海、北京、吉林、遼寧、新疆
相關文獻
[1]胡淼.林果新害蟲──牯嶺腹露蝗[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0,(2).
[2]郭劍雄.天力Ⅱ號等農藥防治茶橙癭蟎的試驗初報[J].茶葉科學技術,2000,(2).
[3]?.國外文獻摘要[J].中國茶葉,2000,(2).
[4]郭劍雄,陳承沐.莫比朗等農藥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的效果初報[J].福建茶葉,1998,(3).
[5]潘亞飛,趙敬釗.斜紋貓蛛對茶尺蠖幼蟲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J].蛛形學報,1996,(2).
[6]郭劍雄.斜紋貓蛛對小葉蟬的捕食作用及農藥對其的影響[J].茶葉科學技術,1996,(4).
[7]廖崇惠,李耀泉,林少明.馬占相思林冠蜘蛛群落的結構分析[J].動物學報,1993,(4).
[8]柴希民,何志華,吳正東.餘杭縣捕食馬尾松毛蟲蜘蛛的觀察[J].中國生物防治,1991,(2).
[9]郭劍雄,許德元.斜紋貓蛛捕食茶捲葉蛾的觀察及其在茶園蛛口密度的調查[J].茶葉科學技術,1989,(3).
[10]?.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餵飼茶園常見天敵的試驗[J].茶葉科學技術,1984,(4).
[11]劉浩官,陳松恩.新開發天然殺蟲劑長葉榧油[J].福建農業科技,1982,(6).
[12]陳樟福.稻田蜘蛛越冬的初報研究[J].植物保護,1979,(2).
貓蛛科種類
貓蛛科是蛛形綱、蜘蛛目、新蛛亞目的一個科,主要辨識特徵為前中眼(最前面那對單眼)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單眼本身的直徑(相對於Oxyopes則為大於);中大型貓蛛,腹部遠長於頭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