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乾務中學

斗門乾務中學

坐落於乾務鎮大旗山下的乾務中學創建於1956年7月,是斗門區歷史最悠久的兩所學校之一,現共有1072名在校學生及82名在職教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學校設校級領導,下設德育處、教導處、總務處正、副主任,團委書記1人,學校實行分級組管理,每級都有一名級長負責管理該級,每班設立一名班主任。

歷史

民國九年前(1920)乾霧教育主要形式是私塾。

1920年後“新文化運動”之風吹遍中華大地,乾務也興起新學制。率先發起人梁蘊玉、梁啟祥創立存仁、培冀兩校。1922年後兩校合併,易名“文明學校”從廣州聘任何文博等老師任教,課程有:國文、常識、算術、歷史、地理、社會、自然、衛生、修身、音樂、體育、軍訓等課程。

該校兩年因故停辦,繼而成立培德國小(校長梁啟章)、光漢國小(校長梁蘊玉——梁尚智),乾霧鄉中學教育由1933年起,光漢國小,乾東鄉中心國民學校附設“升中班”等,以國中一年級課程為主,兼授古典文學,限讀一年。兩國小於1937年停辦。繼而由梁其穎等人創辦時代國小,翌年易名:現代國小。1940年,現代國小,大部教師和部分學生,因革命工作需要離校,該校停辦。

接著,繹思、誠明、建國、崇毅、會文、光復六所私立國小成立。

抗戰勝利後,1946年2月,共產黨員梁其穎與乾霧鄉公所商議後決定:由祖嘗田及農商聯合會負責全部教育經費,將繹思、誠明、建國、崇毅、會文、光復六所國小合併為乾霧鄉中心國民學校,下轄四所分校( 逵卿祖祠為正校,伯瑞祖祠為第一分校,德彰祖祠為二分校,逸民祖祠為三分校,長旦祖祠為四分校)學生1280多人。課程設定:語文、算術、珠算、歷史、地理、自然、尺牘、選文(古典文學)、美術、勞作(即手工)、童軍、體育等。

1949年12月31日中山縣第七、八區軍管會,派中共黨員梁壽沛為軍代表接管乾霧鄉教育事業。並取締各村私塾。乾霧鄉中心國民學校易名乾霧區第一中心國小,1952年,教育事業由國家接管。錢權、人權均由國家統一管理,改稱為中山縣第十國小。1954 年整頓國小,隨設區並鄉,中山第十國小改稱為乾霧區第一中心國小,(南山為二小、白蕉為三小)1958年,在乾西設民辦國小,1966年,民辦國小撤銷,改為乾西國小,本鄉有:乾東國小,乾北國小、乾西國小。2003年,將三間國小,以及灣口、東澳、大海環等國小合併成一間乾霧中心國小,新校設在東橋附近,可容納學生1900名,占地100畝,以乾霧中學邀相呼應。

1956年,乾霧中學創建,校址設在大旗山南麓的牛頭山坡上, 1969年曾改為高級中學(兩年制高中)1978年復改為三年制初級中學。1981年初,旅居澳門的宗親梁享,梁德根,梁和,梁郁良,梁求等捐資興建600平方米三層教學樓(澤士樓)。1983年,旅居香港的梁渭南等五位宗親捐資興建乾霧中學拱橋,改善學校交通環境。

1989年11月,旅美宗親梁膺、譚潔瓊伉儷和胞弟梁澤雄,出資在乾霧中學興建180平方米二層“梁鄺美香”圖書館。

1990年6月,澳門宗親梁郁強贊助興建乾霧中學門樓。

2005年6月,乾務鎮成為珠海市首批廣東省“教育強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