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蛟

斑紋蛟

蛟並不是想像動物,是有實物的。中國南部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處產一種巨大的蜥蜴類動物,身體很長 大,大的達二百公分余,頭部比較小形;頸部長,能伸縮。吻及頰部有橫行黑色線狀斑紋,四肢發達,體膨大,尾長,略略側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蛟與龍非常相似,一般全長三米左右,個頭大的寬度超過幾米。模樣很像龍,但角很短,甚至沒有。蛟的頸子有著白色的花紋,而且背上有藍色的花紋,胸是赭色,身體兩肢像錦鍛一樣有五彩的色澤。有四隻腳,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寬的槳一樣,尾巴尖上有著堅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塊在眼睛之間交叉,所以才會稱為“蛟”。

蛟常常會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權而進行爭奪,強大的蛟龍能夠奪得住起來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則只能住在細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龍常常會咬魚,令漁民損失慘重,不過,傳說只要把一隻鱉放在魚群,就不會有蛟龍來了。 蛟龍在冰冷的水中潛藏五百年後,就能夠羽化成為龍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龍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進了海里,成為龍王的部下,被迫過著不自由的宮廷生活。

歷史記載

記載上說,斑紋蛟體呈暗褐色,背上有黃黑色斑,腹下黃色,喉部黃色,有黑點。舌端分叉,行走時,一伸一伸地吐著舌頭。

斑紋蛟的分類 斑紋蛟的分類

《本草綱目》上,李時珍說:“按裴淵廣州記云:蛟長丈余,似蛇而四足,形廣如楯,小頭細頸……”形狀的描寫頗肖似。它棲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樹上,吃小動物。卵生在樹洞裡。它能產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廣州記上說“其卵亦大”。但又說它“能率魚飛”,則又不對了。 這種動物北京動物園裡也有,牌子上寫的名字是“澤巨蜥”。這名稱見於動物學大辭典上,是編者們杜撰的,大概因為它是蜥蜴類動物,又很巨大,且常棲息在沼澤地的緣故。但這名稱顯然不及原來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與感興趣。

生活習性

斑紋蛟,動作非常敏捷。

以陸地生活為主,喜歡棲息于山區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庫等地。

晝夜均外出活動,但以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雖然身軀較大,但行動卻很靈活,不僅善於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樹。食物可以根據不同環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選擇,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可爬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此外也吃蛙、蛇、鳥、各種動物的卵、鼠及昆蟲等,偶爾也吃動物屍體,還時常爬到村莊裡偷食家禽。

巨蜥性好鬥,較兇猛,遇到危險時,常以強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對方。巨蜥在遇到敵害時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如立刻爬到樹上,用爪子抓樹,發出噪聲威嚇對方;一邊鼓起脖子,使身體變的粗壯,一邊發出嘶嘶的聲音,吐出長長的舌頭,恐嚇對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噴射出來引誘對方,自己乘機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與對方進行搏鬥。通常將身體向後,面對敵人,擺出一副格鬥的架勢,用尖銳的牙和爪進行攻擊,在相持一段時間後,就慢慢地靠近對方,把身體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長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鋼鞭一樣向對方抽打過去,使其驚慌失措而狼狽逃竄,甚至喪身於巨蜥的尾下。如果對方過於強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長時間,所以在雲南西雙版納,當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水蛤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