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漢語辭彙]

文體[漢語辭彙]

文體, 指文章、文學作品的體裁,如通常說的文體指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 ;另做文娛和體育的合稱。

基本解釋

1. [Style;Literary form]:文章的風格

古典文體

辭藻華麗的18世紀散文文體

2. [Type of writing]:文章的體裁

3. [Recreation and sports]:文娛和體育

文體活動

引證解釋

1. 文雅有節的體態。

漢 賈誼《新書·道術》:“動有文體謂之禮,反禮為濫。”

唐 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詩:“年華初冠帶,文體舊弓裘。”

2. 指身體。用為敬詞。

宋 蘇軾《與范夢得書》之五:“今日謁告,不克往見,辱教,伏承文體佳勝。”

3. 文章的風格或結構、體裁。

文體之一--序、跋 文體之一--序、跋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宋 徵士 陶潛詩,其源出於 應璩 ,又協 左思風力,文體省靜,殆無長語。”

唐 劉知幾《史通·載文》:“爰洎中葉,文體大變。”

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四》:“ 晦庵 載一 李氏 者之說,曰此章及六言、六蔽、五美、四惡之類,皆與前後文體大不相似。”

清 龔自珍《秦漢石刻文錄序》:“文體五百歲一變,書體五百歲一變。”

4. 字型。

《太平廣記》卷二三○引 唐 陳翰 《異聞集·王度》:“文體似隸,點畫無缺。”

5. 文化、體育的簡稱

如:努力開展文體活動。

文體特點

一、記敘文的文體特徵

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是記敘某個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某個具體的事件或場面。記敘文的材料必須具有直觀性,即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特點,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記敘文中記人、敘事、寫景、狀物,都與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聯繫在一起,所以其結構主要為時空結構。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所以它要求語言要有形象性,使讀者讀了其文,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二、議論文寫作文體特徵

議論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論據的,即論證觀點的依據,所以材料必須具有某種論證性。議論文的組織、結構基本上是以邏輯推導為線索的,因為說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說理必須遵循邏輯規律。一般的邏輯進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論證方式儘管比較繁多,但它們無不是演繹、歸納、類比等邏輯形式的衍化。

議論文的語言運用必須是明確的,同時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而是對整體事物的某種高度的抽象概括。

三、散文寫作文體特徵

散文是用凝鍊、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來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的一種文體。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材料內容可廣泛選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都是一致的。中心必須明確而集中,最好能表達得巧妙、完美,不能中心議題多而膚淺。要富有強烈的情感。情是打動人的首屈一指的一種方法,文章只要有了情,就會自然成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