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 2015年第1輯

文貝: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 2015年第1輯

《文貝》復刊以來,不少朋友向我詢問刊名的由來。先師孫景堯教授說,“貝”乃周代的貨幣,至秦方廢。貨幣乃交換之居間媒介,而交換的同時則往往伴隨著交流。“文貝”,自然是指有紋飾的、漂亮的貝殼,正如同文字或語言,經由文人的修辭便可流光溢彩、煥然若新。以文字或語言來促進中外文學文化的交流與溝通,進而提升各自的文化品質,這便是先師創辦此刊的寓意與歸旨。

內容摘要

《文貝》復刊以來,不少朋友向我詢問刊名的由來。先師孫景堯教授說,“貝”乃周代的貨幣,至秦方廢。貨幣乃交換之居間媒介,而交換的同時則往往伴隨著交流。“文貝”,自然是指有紋飾的、漂亮的貝殼,正如同文字或語言,經由文人的修辭便可流光溢彩、煥然若新。以文字或語言來促進中外文學文化的交流與溝通,進而提升各自的文化品質,這便是先師創辦此刊的寓意與歸旨。

在早期文獻裡面,“貝”還是“朋”的基礎。《說文解字》把“朋”釋作“古鳳”之假借,說“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假借“古鳳”、進而等“朋”為“黨”,顯然是將後起之義視為源起之義了。《周易》之《損》《益》二卦,皆有“或益之十朋之龜”的爻辭,孔疏據馬、鄭、王之注,以“黨”訓“朋”,“十朋之龜”被釋作十種“朋黨”之龜。實際上,“朋”當作“雙貝”,是指一種貨幣單位。“十朋之龜”,無非雲此龜又大又好,利於貞問天意。筆者以為,“朋黨”之“朋”,其基礎就在於“貝”。“貝”作為貨幣,常常被串連在一起,古人有以“雙貝為朋”者,有以“五貝為朋”者,引而伸之,“朋”便有了“同類”“同好”“同門”“同志”等義蘊。然若分論“朋”“黨”,二字在先秦文獻中則似有明顯的差異: 如《周易·坤》雲“西南得朋”,《論語·學而》雲“有朋自遠方來”,《易·兌·象傳》雲“君子以朋友講習”,等等,“朋”的蘊含都是積極、正面的,與常常消極、負面的“黨”有所不同。筆者無意對此予以細辨,但我相信以“雙貝”或“五貝”為“朋”的訓釋,可勝過《說文》以及馬、鄭、王等人的假借式引申。進一步說,筆者以“貝”釋“朋”,還能夠使“文貝”二字蘊涵了“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意。巧合的是,因緣於李奭學教授的牽合,我們於去年與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建立了合作辦刊的關係,後者將在台北發行本刊的繁體網路版,並將以此為據申請國際刊號。我們真切盼望,兩校的合作不僅能夠加快《文貝》的國際化步伐,而且還能夠推進中外文學文化關係之交流與研究更加繁榮昌盛。

本輯文章,既有美國詩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研究專題,也有關於晚明以及現代中西文學文化交往、中西比較詩學等領域的專論,這裡面,一方面凝結了作者的精研極慮,同時也包含了審稿人以及編者的傾心勞作。本人膺任主編,則常懷惶恐之心,深怕讀者諸君面對如此用心用力之文,只是匆匆一瞥便棄之不復顧問。

書摘

專題論文Special Topic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n Emily Dickinson

Introduction to Essays in COWRIE

主持人語

Martha Nell Smith 瑪莎·奈爾·史密斯

Emily Dickinson’s Nature: An Ecocritical Reading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態批評的解讀

Ling Li 李 玲

“As Trade Had Suddenly Encroached”: Emily Dickinson, William

Wordsworth and China

“當交易突然侵犯”:艾米莉·狄金森、威廉·華茲華斯和中國

Li-hsin Hsu 許立欣

Emily Dickinson, Function Words, and Dao: A Prosodic and Philosophical View from across Cultures

艾米莉·狄金森、虛詞與道:跨文化角度的音韻學及哲學探討

Shudong Chen 陳曙東

Emily Dickinson and the Daoist Concept of Nonaction (Wu-wei)

艾米莉·狄金森與“無為”之道家思想

Tom Patterson 湯姆·佩特森

Dickinson’s Balance and Bai Juyi’s “Hermit in Between”

狄金森的平衡與白居易的“中隱”

Xiaohong Fan & Ningkang Jiang 范小紅 江寧康

一般論文Articles

單位觀念與比較文學

“Unit-ideas”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周榮勝 Rongsheng Zhou

耶穌會士與儒家經典:翻譯者,抑或叛逆者?

The Jesuit and Confucian Classics: Translation or Subversion

梅謙立 Thierry Meynard

從Cathay到“華夏、神州、國泰”——淺議Ezra Pound的Cathay書名的“翻譯”與“回譯”168

Problems of Translations: From Cathay to “華夏、神州、國泰”

許 平 Ping Xu

書評Book Reviews

中西會遇之互動詮釋範式——讀鐘鳴旦教授《傳教中的“他者”》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Pattern of the Encounter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Reviewing L’autre dans la mission: Leons à partir de la Chine by Prof. N. Standaert

蔣向艷 Xiangyan Jiang

評《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

A Review on Meaning-Formation by Virtue of “Tian”: Jiangnan Literati’s

Response to Catholic Culture in the Early and Mid Qing by Yunhua Liu

紀建勛 Jianxun Ji

中西之“道”——書評《晚明耶穌會士世說》

“Dao” of China and the West: Reviewing 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 by Sher-shiueh Li & Thierry Meynard

薛靈美 Lingmei Xue

投稿須知

Author Guidelines

注釋範例

Formatting Guide for Footnote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