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白洋潮

文言文白洋潮

白洋潮是明清文學家張岱的作品。張岱是公認最偉大的明代文學家,著有《石匱書》、《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窮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

原文

白洋潮(1)

故事(2),三江(3)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4)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5)八月,吊朱恆岳少師(6)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7)同席。海塘(8)上呼看潮,余遄(9)往,章侯、世培踵至(10)。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11)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12)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13)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14)之,萬首鏃鏃(15),無敢後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16),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17),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18)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19),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22)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20)兩山漱激(21)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23)

注釋

1)選自《陶庵夢憶》,張岱(1597-167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文學家,其著作有《石匱書》、《琅嬛文集》、《西湖夢尋》等。白洋,山名,在紹興西北,濱海。

2) 故事:舊例,舊俗。

3) 三江:鎮名,在紹興東北40里浮山北麓。

4)喧傳:哄傳。

5) 庚辰:明崇禎十三年(1640)。

6). 吊朱恆岳少師:吊,祭奠死者。朱燮元,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恆岳,山陰(今紹興)人。少師,官名,為輔導太子的官。

7). 陳章侯、祁世培: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悔遲。浙江諸暨人。明清之際著名畫家。祁世培,字海搓。兩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8) 海塘:海堤。

9) 遄:急速。

10 踵(zhǒng)至:接踵而至,一個緊接一個到達,踵,腳後跟。

11). 海寧:浙江屬縣,南臨杭州灣,是觀潮勝地。

12). 擘(bò)翼:張開翅膀拍水飛迸。

13). 蹴(cù)起:蹦跳。

14). 鞭:鞭打

15)鏃鏃(zú):同“簇簇”,攢聚之貌。

16)辟易:驚懼後退。

17).礴:撞擊。

18).龜山:即白洋山,又名烏風山,在紹興西北50里,濱海。

19). 龍湫(qiu):雁盪山瀑布。

20). 龕(kān)、赭(zhě):龕山在蕭山東南,赭山在海寧西南,二山對峙,扼錢塘江入海口。

21). 漱激:沖刷激盪

22).顏: 面色、臉色

23)何耶:為什麼呢。何,疑問代詞“為什麼”,耶,語氣助詞“嗎”“呢”

全文翻譯

(按照)舊例,(我)在三江鎮看潮,其實沒有潮水可以看。午後有人喧鬧著傳道:“今年暗漲潮啊!”年年(都)像這樣。

明崇禎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恆岳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著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遠遠地看見潮頭像一條線,從海寧奔騰而來,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點,(浪花)就隱隱約約露出白色,像驅趕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飛奔。漸漸又靠近了一點,(潮水)噴出的泡沫濺起的水花,蹦跳起來像百萬頭雪白的雄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們一樣,像所有的獅子攢集的樣子,沒有一頭不爭先恐後的。又靠近了一點,(浪潮)像颶風一樣逼來,水勢(就像)將要拍打著岸而上。看的人驚慌後退,跑著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盡力一撞,水花衝擊射開,濺起幾丈高(的浪花),看潮的人的臉和衣著都濺到了潮水。(潮水)迅速向右旋轉翻滾,被白洋山一擋,潮水好像十分憤怒,就像龍湫水一樣翻滾不停(龍湫:瀑布),像漫天大雪在飛舞。(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驚目眩,坐了好長時間,神色才恢復平靜。

先輩說:“浙江潮頭,從龕、赭兩座山沖刷激盪而起。”白洋山在這兩座山之外,(但)潮頭卻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領略白洋潮的壯麗之美。
2.學習作者比喻寫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3.了解古代優秀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樹立科學人生觀。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白洋潮景觀的壯麗,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比喻等寫景的方法。
2.難點:從不同角度描繪景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課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遊記。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濱;潮,本文描寫對象。
2.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他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具有廣泛的愛好和審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窮愁潦倒而堅持著述。其小品文聲譽尤高,多描寫江南山水風光,民風民俗和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文筆綽約,富有詩意。其著作有《石匱書》、《琅環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鏃zú
辟bì 礴bó  龕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積累詞語】
實詞:①故事:舊例。 ②喧傳:哄傳。 ③吊:哀悼。
④海塘:海堤。 ⑤遄:急速。 ⑥踵至:一個接一個來,踵,腳後跟。
⑦辟易:驚懼後退。 ⑧礴:拍擊。 ⑨旋:很快。
虛詞:①看之驚眩(代詞,動詞之後指事物性狀,這裡指代湧起的潮水。)
②歲歲如之(指示代詞,這樣,這裡指代“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
③怒雷鞭之(代詞,動詞之後指事物,這裡指代湧起的潮水。)
④則颶風逼之(代詞,動詞之後指事物,這裡指代湧起的潮水。)
⑤從海寧而來(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⑥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⑦勢欲拍岸而上(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⑧旋卷而右(句中連詞,表結果)
⑨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句中連詞,表結果)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從表達方式看,全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記敘——交代看潮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描寫〈 “立塘上”-“顏始定” 〉正面描寫潮水漲起的過程。
議論——提出疑問作結,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3.寫海潮起來時,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找找課文相關的詞。
作者是從遠及近觀察、描寫的。 相關的詞語有:見、稍近、漸近、再近。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網際網路,了解張岱的生平及其有關文學知識。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翻譯:舊例,在三江看潮,實際上無潮可看。午後有人喧鬧著傳說:“今年暗漲潮啊!”每年都這樣。
要點:故事:古義-舊例。今義-表現講述對象的事情。 喧傳:哄傳。 
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恆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譯: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弔唁朱恆岳少師,(我)與陳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點:吊:哀悼。 海塘:海堤。 遄:急速。 踵至:接踵而至,一個接一個來;踵:腳後跟。
原文: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真奔塘上。
翻譯:站在海塘上,遠遠望見潮頭像一條白線,從海寧奔來,一直衝到向塘上。
要點:而:句中連詞,表示行動。真,通“直”。
原文: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
翻譯:稍稍近了一點,就隱隱露出白色,像驅趕著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振飛。
要點:擘翼:張開翅膀拍水飛迸。
原文: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
翻譯:(潮水)越來越近,噴出泡沫濺起水花,蹦跳起來好像百萬雪白的雄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們一樣,所有的獅子聚集在一起,沒有一頭甘願落後而爭先。
要點:蹴起:蹦跳。 鏃鏃:同簇簇,形容攢聚。 
原文: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
翻譯:再近一點,就如颶風逼迫它們,順勢要拍岸而上。
要點:之:代詞,動詞之後指事物,這裡指代湧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譯:看潮的人驚恐地退開,跑到塘下躲避。
要點:辟易:驚懼後退。
原文: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
翻譯:潮水衝到塘上,用盡力量噴薄而起,水花激射,濺起幾丈高,衣服和臉都濕了。
要點:礴:拍擊。
原文: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
翻譯:潮水快速卷向右邊,被龜山一擋,轟隆著好像十分憤怒,瀑布像被火炮擊碎一樣,在半空中飛舞。
要點:旋:很快。 龍湫:雁盪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翻譯:看了這個景象(讓人)心驚目眩,坐了好一會兒,臉色才鎮定下來。
原文: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翻譯:先輩說:浙江的潮頭,從龕、赭兩座山沖刷激盪而起。白洋在這兩座山之外,潮頭卻更大了,是為什麼呢?

要點:漱激:沖刷激盪。

文章賞析

文章思路

寫大潮水。很有層次,是作者感覺中的層次:首先是,視覺由遠漸近。先是“潮頭一線”,起得平實,此其一。稍近,則“隱隱露白”,漸漸增加了形容:“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此其二。再近,則“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此其三。很明顯,作者採取層層推進的辦法,用墨越來越濃,形容語越來越密。到了第四層次,作者筆鋒一轉,從潮水轉到“颶風逼之”。[2]

寫作特點

學習本文運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寫觀者的表現來烘托白洋潮的寫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詞,熟讀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首先,文章從三個方面的效果來寫颶風。先是觀者退避,這是從行為效果上表現潮水。接著寫到潮水使人“著面皆濕”,這是從觀潮者的感覺效果上表現潮水。再後是觀潮者“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這是從觀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現潮水。這樣的潮水,已經是很驚人的了;文章在強度上,在手段上,已經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筆:推想,在白洋山以外,還可能更為壯觀。文章已經結束了,而讀者的想像卻沒有結束。這就叫做回味,留下餘音。

具體賞析[2]

文章 層次

一 介紹看潮的故事

二 介紹看潮的原因

三 介紹看潮的經過

四 提出對白洋潮的疑問

結尾賞析

⒈以疑問句結尾語氣比較強烈,內容與開頭的“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形成對比,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白洋潮的壯美的讚嘆之情,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引人探索原因。

⒉白洋潮中作者多次從觀潮者的角度來描寫,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這樣寫的作用是從側面襯托出白洋潮的聲勢和力量,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行。

3.本文與周密的《觀潮》都是寫浙江之潮,他們在寫作內容方面有何不同?

本文只記敘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觀潮全過程,但是並沒有對“海軍演習”和“吳兒弄潮”進行描寫。[2]

全文賞析

這篇小品記敘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觀潮的全過程,以時空為序,由遠及近,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白洋潮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奇觀,寫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氣勢和雄壯之美。

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張岱是公認最偉大的明代文學家,著有《石匱書》、《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窮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張岱愛好廣泛,頗具審美情趣。喜歡游山逛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既懂音樂,又諳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鑑賞水平很高;又精通戲曲,編導評論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說:“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其小品文聲譽尤高,多描寫江南山水風光,民風和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文筆丰神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