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文竹自1992年始為建制鎮。 原此地竹林遍地,開門見竹,因得名“門竹”,後雅化為“文竹”。
行政區劃
鎮轄8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70個村民小組。
鎮政府下轄七站八所包括:財政所,共有工作人員2名;村財鎮管中心,有工作人員2名;國土所,有工作人員2名;計畫生育辦公室,共有工作人員3名;民政所,共有工作人員2名;勞動保障事務所,共有工作人員1名。
地理環境
文竹鎮位於永新縣的西部,分文鐵路的終點,處於兩省三縣交界地帶,毗鄰蓮花縣和湖南的茶陵縣,是永新的西大門。
總體地貌為四面環山,文水河貫穿全境。一年四季,氣溫適中,雨水充足。
交通
文竹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投資環境建設不斷得到完善,分文鐵路、文茶鐵路縱貫全境,319國道線穿鎮而過,並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電話,移動、連通通訊網覆蓋全鎮。1993年建成一條農貿商品街,2002年又完成了一個高起點的邊貿市場建設,現已投入使用。2003年沿319國道又興建了農民一條街,現已初具小城鎮規模。
人口民族
文竹鎮有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萬人(均為漢族),其中勞動力11803人,外出務工4210人。全鎮共有19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504人。全鎮共有機關幹部職工35人,其中班子成員10人,其他行政幹部9人,事業、後勤人員總計16人。
自然資源
水利設施齊全,共有小二型水庫兩座。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山上生活著野豬、山牛、野兔、麂子、穿山甲、野雞等野生動物。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712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29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306萬元),主要工業企業收入8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81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第一產業
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大豆、紅薯等),並不斷創新,走農業特色化道路,創辦了兩個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二產業
工業企業發展較快,全鎮現有工業企業24家,特別是作為支柱產業的雞毛加工業,雞毛加工規模大,從業人員遍及千家萬戶,是本鎮的特色產業,享譽全國,產品遠銷國外。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712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29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306萬元),主要工業企業收入8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81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未來規劃
今後幾年,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鎮這個目標,進一步最佳化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工業企業的發展,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社會事業
文竹鎮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中學1所,教師42名,其中具有中、高職稱的12名,共有學生1010名;全鎮共有完小4所,教師92名,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24名,共有學生1800餘名。為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合理布局學校,2003年下半年又合併了兩所村小,注資和集資興建了兩所現代化的完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較快,鎮衛生院的規模得到擴大,有醫生護士百餘名,醫資力量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各村都設有合法行醫的個體衛生所,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民眾看病就醫。
城鎮建設
文竹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投資環境建設不斷得到完善,分文鐵路、擬建的吉茶衡鐵路縱貫全境,319國道線穿鎮而過,並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電話,移動、連通通訊網覆蓋全鎮。1993年建成一條農貿商品街,2002年又完成了一個高起點的邊貿市場建設,現已投入使用。2003年沿319國道又興建了農民一條街,現已初具小城鎮規模。
教育事業
現有中學1所,教師42名,其中具有中、高職稱的12名,共有學生1010名;全鎮共有完小4所,教師92名,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24名,共有學生1800餘名。為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合理布局學校,2003年下半年又合併了兩所村小,注資和集資興建了兩所現代化的完小。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較快,鎮衛生院的規模得到擴大,有醫生護士40多名,醫資力量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各村都設有合法行醫的個體衛生所,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民眾看病就醫。
文化事業
文竹鎮歷來文風鼎盛,文化底蘊深厚,民眾文藝活動形式多樣,各村均有獨立的表演團隊。在全縣建黨90周年文藝晚會上,文竹鎮的小品“鐵觀音”作為一個鄉鎮節目參演,大獲成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觀眾的好評。文竹鎮的茶文化由來已久,各種茶館在全鎮到處可見,成為當地民眾生產勞作之餘交流思想、文化娛樂的一個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