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對照歷代世說精華:新世說
1916年第一次恢復國會時,仍任眾議院議員。 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 1923年3月,任北京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局長。
內容介紹
《新世說》成書於清末民初的一九一八年,正是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之際,新文學與舊文學,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衝突和鬥爭呈愈演愈烈之勢。從《新世說》的文字看來,我們雖不能說易宗夔是個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但至少應是一位對古典文學溫情脈脈的儒雅之士。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諳熟、迷戀,使這部誕生於一個“鹹與維新”時代的書,字裡行間瀰漫著一種不合時宜的懷舊氣息。這也正是當時大量出現的一批文言筆記著作的共同特徵。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新世說》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世說體”文言筆記小說的繼承這一層面,它還觸及到“白話時代文言如何應對和生存”(即所謂“言文之爭”)這個有意味的話題。事實證明,在上個世紀初葉的那場文化運動中,易宗夔雖則不是任何一個營壘中的戰士,但也並非一名徹底的中立派或旁觀者,至少,他屬於“有話要說”的一類人。作者介紹
易宗夔(1874-),字蔚儒,湖南湘潭人。早年與譚嗣同等創立南學會。戊戌變法期間,任《湘學報》史學編輯。1904年赴日本留學,未幾返國。1909冬,被選為資政院議員。1912年任法典編纂會纂修。民國成立後,任中國國民黨政事部幹事。1913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旋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國會解散(1914)後,攜眷回湘,經營實業。1916年第一次恢復國會時,仍任眾議院議員。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1923年3月,任北京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局長。1924年5月免職。 著有《新世說》及《湖海樓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