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博物館碩士

文物與博物館碩士

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簡稱文博專碩(MCHM),是為了適應我國現代文物與博物館事業發展對文物與博物館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質量而特設的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學位。

簡介

1、為適應我國現代文物與博物館事業發展對文物與博物館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質量,特設定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

2、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的英文名稱為“Mast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英文縮寫為“M.C.H.M”。

3、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為各級文物管理機構及各類博物館、研究機構、出版機構、社團組織、文物商店、拍賣行等,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現代文博事業理念,較好掌握文物與博物館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能勝任較高水平業務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套用型文物與博物館專門人才。

4、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的課程設定要充分反映文物與博物館實踐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素質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要重視實物教學、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 5、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的培養過程須突出文物與博物館實踐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時間不少於半年。

6、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任教師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重視吸收來自文物與博物館實踐領域的專業人員承擔專業課程教學,構建“雙師型”的師資結構。七、學位論文須與文物與博物館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學生運用文物與博物館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文物與博物館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類型可以是理論研究、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畢業設計等。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可多種多樣,答辯成員中須有文物與博物館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招生

2011年將首次招生該專業研究生,該專業屬於歷史學類的專業型研究生,大部分為學制二年。全國20多所單位設定此專業。而考古與博物館碩士屬於歷史學類的學術型研究生。

首批招生名單

院校名稱 所在省市 院校名稱 所在省市
安徽大學 安徽省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省 南京大學 江蘇省
北京大學 北京市 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省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 山東大學 山東省
首都師範大學 北京市 山西大學 山西省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市 西北大學 陝西省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省
廈門大學 福建省 復旦大學 上海市
西北師範大學 甘肅省 四川大學 四川省
中山大學 廣東省 南開大學 天津市
鄭州大學 河南省 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市
武漢大學 湖北省 雲南大學 雲南省
湖南大學 湖南省 浙江大學 浙江省
吉林大學 吉林省 重慶師範大學 重慶市

院校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北京大學A+

2吉林大學A+

3南開大學A

4復旦大學A

5西北大學A

6四川大學A

7山東大學A

B+等(10個):雲南大學、鄭州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B等(9個):山西大學、廈門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煙臺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安徽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

報考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1年8月31日以後出生者)。

(四)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院規定的體檢要求。

(五)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準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生。

(六)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在境外獲得的學歷證書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2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院文物與博物館碩士教育中心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自考本科生和網路教育本科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考試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由各培養單位自行命題,全國統一考試。

參考書目

1.李曉東:《中國文物學概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2.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張之恆主編《中國考古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4.周靜 羅雁冰 康忠鎔《文物保護學基礎》,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

5.王蕙貞編著《文物保護學》,文物出版社2009

其中,2、3最重要。。

考試大綱

《文博綜合》考試科目命題指導意見

一、考試性質

《文博綜合》(代碼348)是2011年文物與博物館碩士(M.C.H.M)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文博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文博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範地測評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以利於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我國文博事業建設培養具有現代文博事業理念和工作能力,能勝任較高水平文博業務或管理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於文物學、博物館學、考古學、文物保護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但由於這四個學科領域之間的差異性很大,各招生單位可根據自身的具體培養能力和特點制定相應的考試內容(例如:只有考古學人才培養能力的單位可偏重在《考古學概論》方面出題,余類推)。

三、考試內容

(一)文物學概論 (二)博物館學概論

(三)考古學概論 (四)文物保護學概論

四、考試方式與分值

本科目滿分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由各培養單位自行命題,全國統一考試。

(一)文物學概論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文物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2、理解文物學教學的任務、過程、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文物學的基本理論來分析和解決文物領域的各類問題,以指導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業地發展、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內容

1、文物學概述

1)文物學的對象和任務

文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產生於對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學科的建立又促進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發展。文物學的任務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規律,探討文物的價值和藝術,指導文物的實踐工作。

2)文物學的重點和聚集

主要關注和了解文物學的萌芽、文物學的發展、文物學的理論深化等階段有代表性、有影響的流派、代表性專家、主要學術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統理論。

2、文物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1)研究文物的價值

總的來說,文物主要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文物可以補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各種活動,而且還反映了這些活動之間的社會關係和產生的社會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內容:

證史作用 正史作用

補史作用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討以下內容:

文物教育的特點 文物教育的場所

文物教育的形式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類

分類是根據不同標準,對文物的同與異集合成類的過程。文物的分類方法較多,主要有時代分類法、區域分類法、存在形態分類法、質地分類法、功用分類法、屬性(性質)分類法、來源、價值分類法等等。此外還包括4)研究器物與遺蹟、5)研究文物鑑定、6)研究文物保護、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隊伍建設、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遊等內容。文物分類有利於文物保管,有利於文物的宣傳,有利於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1)文物學研究的理論

辯證唯物論 歷史唯物論

文化進化論 定位論和系統論

2)文物學研究的方法

一般社會科學方法

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4、文物學的發展簡史

1)文物學的萌芽 2)文物學的產生

3)文物學的發展

5、文物的性質

1)文物的定義 2)文物的內涵 3)文物的時限

6、文物的定名

1)文物的定名原則與方法

文物定名的原則 文物定名的方法

7、文物管理與保護

1)文物管理的內容 2)文物保護管理措施 3)文物管理機構的設定 4)文物的管理

文物管理原則與方式

文物的法制管理 館藏文物的管理

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 文物調查與管理

考古發掘的管理 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文物出境的管理 文物市場的管理

8、文物保護技術

1)傳統文物保護技術 2)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文物

3)文物保護中的專門技術

9、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

1)制定保護規劃 2)加強保護管理

10、文物工作人員的管理

11、文物保護的科研與文物保護科技的套用

12、文物保護方針

主要參考書

李曉東:《中國文物學概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二)博物館學概論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博物館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目的。

2、了解博物館學的主要任務、博物館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過程、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博物館學基本理論和現代博物館理念來分析和解決博物館的現實問題。

二、考查內容

(一)博物館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1、博物館學是研究博物館的性質、特徵、社會功能、實現方法、組織管理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

2、博物館學的研究對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標本與人類文化遺存,以進行社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包括博物館事業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與社會的關係,也包括博物館社會功能的演進、內部機制的運營和相互作用的規律。

3、博物館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館藏品、陳列、觀眾以及各項工作及相互關係,博物館事業建設各個方面以及各級各類博物館之間的關係等;二是研究博物館與社會公眾、以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發展的關係。

(二)博物館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方法

1、博物館學的學科性質屬於社會科學。

2、博物館學的相關學科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目錄學、管理學等等。

3、博物館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學方法、一般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和綜合方法、歷史法、調查法、比較法等)、具體研究方法。

(三)博物館學簡史

了解外國博物館學簡史和中國博物館學簡史

(四)博物館功能與類型

1、博物館的概念: 文化部發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博物館管理辦法》第一章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博物館,是指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過文物行政部門審核、相關行政部門批准許可取得法人資格,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

2、博物館的特徵包括(1)、實物性,沒有實物就不能成為博物館;(2)、直觀性,這是作為社會教育機構的博物館特有的傳播方式;(3)、廣博性,萬事萬物都成為博物館收藏對象,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十分廣博。

3、博物館的功能有收藏、研究、教育。

4、博物館的類型可分為五大類:(1)、歷史類;(2)、藝術類;(3)、科學類;(4)、綜合類;(5)、其他類型

(五)博物館發展史

了解外國博物館發展史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六)當代博物館

了解當代中國博物館和當代世界博物館

(七)博物館藏品的蒐集和鑑定

1、所謂博物館藏品是博物館為了社會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目的,根據自己的性質,蒐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見證物。

2、博物館藏品的蒐集是博物館根據其性質、特點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有目的地不斷補充文物或標本的基本業務工作。

3、博物館藏品鑑定的主要任務是辨明真偽,考證內涵,評定價值末葉應包括定名和定級。其目的在於幫正藏品的科學性,為國家保護真實的科學文化財富。同時,也為博物館藏品的科學管理、公開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偽這第一道“關口”,並提供藏品的價值、名稱、時代、級別等鑑定成果。

(七)博物館藏品管理

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護藏品的安全,防止丟失、損壞;二是方便研究和利用,使藏品的內涵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要求制度健全、帳目清楚、鑑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九)博物館藏品的數位化管理

了解其概念、原理和意義。了解其工作步驟與方法

(十)博物館陳列與展覽

1、概念:“博物館陳列(Display),是以文物、標本和輔助陳列品的科學組合,展示社會、自然歷史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和規律或某一學科的知識,供觀眾觀覽的科學、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

2、陳列和展覽的區別:我國博物館學主張,陳列也叫基本陳列,系指與本館性質和任務相適應的,有自己的獨有展品和陳列體系的,內容比較固定並常年對外開放的陳列。而展覽也叫專題展覽,系指內容專一,小型多樣,短期展出,可以經常更換的展覽。

3、陳列的基本原則:

(1)與本館性質和任務相適應,突出館藏品特色、行業特性和區域特點,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文化含量;

(2)合理運用現代技術、材料、工藝和表現手法,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

(3)展品應以原件為主,復原陳列應當保持歷史原貌,使用複製品、仿製品和輔助展品應予明示;

(4)展廳內具有符合標準的安全技術防範設備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損害的展出設施;

(5)為公眾提供文字說明和講解服務;

(6)陳列展覽的對外宣傳活動及時、準確,形式新穎。

4、陳列工作的基本程式包括:

(1)、總體研究與設計;

(2)、內容研究與設計;

(3)、藝術形式研究與設計;

(4)、輔助展品和設備的設計與製作;

(5)、陳列的現場安裝與布置;

(6)、陳列開放前現場的評估和開放準備;

(7)、每個工作階段的評估和展出後的總結。

(十二)博物館觀眾

博物館的每一項工作(陳列、講座等),因主題、內容、藝術形式、活動方式、舉辦時間和所適合文化程度的局限,總是會對廣泛觀眾中某一部分觀眾最合適,這一特定群體就是舉辦這項活動所面對的主要服務對象。在國際博物館學界稱之為陳列展覽或某項活動的“目標觀眾群”。

觀眾調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調查和間接調查兩種。所謂直接調查包括口頭調查、直接觀察、座談會等形式;所謂間接調查主要是通過調查表、設觀眾留言簿等方式。

所謂博物館之友,是為支持、幫助和贊助博物館而建立的熱心公共事業的公眾性團體。

(十四)博物館的科學研究

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關學科研究以及博物館學研究

(十五)博物館經營管理

了解博物館管理體制與法規

了解博物館人事管理和博物館經費管理

(十六)數字博物館

了解其概念、功能、意義、要素、分類和特點。

主要參考書

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三)考古學概論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考古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目的。

2、了解考古學的主要任務、田野工作的原則和方法。

3、了解史前期和歷史時期中國考古學文化的主要特徵。

4、能運用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進行田野發掘與實驗室分析。

二、考查內容

一、考古學概述

(一)考古學的對象和任務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是地下出土的物質遺存,需要從對這些物質文化的解讀來了解古代人們的行為和思想活動,以重建和補充中國古代的歷史。

(二)考古學的誕生和發展

考古學的誕生和發展,了解古物學、金石學與考古學的關係。北歐三期論的誕生,從進化考古學向文化歷史考古學的發展,當代考古學發展的新趨勢。

二、考古學基本概念

考古學分支與種類

對象時代分支如史前考古、歷史考古等,方法分支如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考古、分子考古、實驗考古等,專題分支如環境考古、人類體質考古、動植物考古、聚落考古、城市考古、農業考古、工業考古、陶瓷考古、建築考古、美術考古、宗教考古、公眾考古等。

(二)考古的年代學

了解考古學各種斷代方法,三期論、地層學、類型學、動物化石、樹木年輪和紋泥等相對斷代方法,以及碳14、鉀氬法、古地磁、鈾系法等絕對斷代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考古發掘

了解考古發掘的規範與操作,水平和垂直發掘,探方和層位的控制,以及出土文物的採集、保存和記錄。

(三)遺址的類型

了解考古發掘的遺址類型,舊石器時代的曠野遺址、洞穴遺址、石器製造場、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墓地、窖穴、灰坑、青銅時代的居址、廟宇、宮殿、貴族墓葬、村落和平民墓地,歷史時期的城址和墓葬。

(四)考古材料的整理

了解考古材料的野外處理,分類,類型學方法、考古學文化的定義,

(五)考古學的闡釋

文化歷史年表,文化關係,傳播遷移,文化生態,文化動力

三、中國考古學知識

(一)舊石器時代

人類起源和舊石器文化,各時期重要的古人類化石,舊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

(二)新石器時代

了解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各時期的主要考古學文化,掌握各考古學文化的年代範圍、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徵如陶器、石器、玉器、經濟形態、聚落分布和葬俗等。

(三)青銅時代

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學文化及其時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點如陶器、銅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

(四)鐵器時代

了解秦漢至宋元時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點,玉器、鐵器、金銀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築考古等。

四、技術、工具與其他文物

(一) 石器技術與種類

打制石器的技術和主要類型,舊石器技術的發展。磨製石器的發展和主要類型及功能,了解兩種石器技術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點。

(二)陶器技術及種類

了解陶器加工的特點,技術的變遷,原料處理、形制特徵、加工技術與用途的關係,手工、慢輪和快輪的區別與意義。

(三)金屬技術及種類

銅器和鐵器的生產、種類、用途。

五、重建歷史

重建史前生計

從環境、動物、植物、器物、人類骨骸(食譜分析)和工具來提煉人地關係的信息,了解人類從狩獵採集向農業的轉變。

重建史前的社會

從聚落形態來了解社會複雜化,人口規模、經濟形態、聚落規模和等級、墓葬規模和等級、廟宇、城址和紀念性建築的特點和發展。

(三)探索古代人類的思想

了解墓葬的安置、紀念性建築、玉器、青銅器奢侈品的象徵意義,隨葬品和墓室壁畫如何反映了古代人們的宇宙觀和生死觀。

六.發掘、保護與利用

了解考古發掘是一種破壞,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人類活動和盜墓成為地下文化遺產保護嚴峻的挑戰,建立當代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開展公眾考古教育活動。

主要參考書

張之恆主編:《中國考古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四)文物保護學概論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博物館環境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環境對於器物毀壞的影響。

2、文物的現代科技斷代的主要方法。

3、文物材質和結構常用的現代分析方法。

4、國際通用的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原則。

5、能運用文物保護學的基本知識和保護原則來分析和解決一些保護的現實問題。

二、考查內容

一、博物館環境學

(一)博物館環境學的任務

溫度、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線比例和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濃度等基本概念。相對濕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線比例的測量儀器。

(二)博物館環境對於文物損壞的影響

(三)對於保存各類文物推薦的環境參數

二、文物儀器斷代的主要方法及使用的要點。

(一)如碳-14法的原理和套用

(二)熱釋光法的原理和套用

三、文物材質和結構的現代分析方法

(一)X螢光分析(XRF)的原理和套用

(二)X衍射分析(XRD)的原理和套用

四、國際通用的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原則

根據威尼斯憲章的精神,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原則為:

不改變文物的原貌,保持其原真性,修復部分與未修復部分有明顯區別。

修復時,應該保留器物老化產物(如青銅的鏽蝕產物),使之 “修舊如舊”。

保護或修復的方法(或使用的材料)應該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使用的保護或修復材料應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投入實用。

在沒有合適方法,又非緊急必須時,可採用保守的環境控制方法。

保護和修復過程要做好記錄。

在修復中,不允許任何臆造。如對於缺失部分,如沒有足夠的根據,就不能實行配補。

五、基本知識運用。

(一)相對濕度的計算

一個密閉性較好的陳列櫃的體積為2立方米,10℃時櫃內含有11克水蒸氣,試問其相對濕度為多少?由於錯誤地安裝了照明系統等原因,致使櫃內的溫度升高至30℃,此時的相對濕度是多少?如在櫃內同時展出金屬和木質藏品,問哪一種藏品可能出現危險?請舉例說明,這種危險可能的是哪種類型的?

(二)溶液的配製

已知乙醇的比重是0.7893,如何較簡便和近似地地配製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的苯並三氮唑的乙醇溶液1000毫升。

(三)光照的控制

為了保護紙質藏品,在博物館光照方面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1、選擇光源:儘可能選用無紫外線的文物燈,至少限制光源紫外線比例。

2、控制光照度,使之小於50勒克司。

3、使用熱敏或聲控制光源,只有在觀眾接近藏品時,部分光源才點亮。

4、使用藏品和複製品輪流展出,以減少總的光照量。

主要參考書

周靜 羅雁冰 康忠鎔編:《文物保護學基礎》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王蕙貞編著:《文物保護學》 文物出版社 2009年。

注意事項

文物與博物館是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名稱,而文物與博物館學是本科階段的專業名稱,兩者是不同學習階段的專業稱呼,本質是沒有任何區別。由於此專業的特殊性,畢業之後一般去考古所、博物館等單位,屬於事業單位考試,但是單位招考條件多是本科以上,專業為文物與博物館學,研究生階段的文物與博物館多無法報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