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西晉·法護譯朝代
晉書目提要
〖解題〗 (暫缺) 〖質量〗二三校。版本
通行本卷數
4部分內容閱讀
於斯地上。一切眾生。而仰得活。兩足四足靡不應之。菩薩大士得總持者亦復如是於群生類多所饒益譬如族姓子。藥草樹木百?眾果皆因地生。假令菩薩逮得總持亦復如是便能興闡一切德本諸佛之法。△月首受決品第十二
●卷中
●卷上(一名阿?世王品)
△變動品第九
於是軟首語諸正士及天子曰:仁者欲知菩薩精進若不精進至諸通慧。所以者何。其玩習者行在三界。若遵修者謂諸往見。其玩習者是謂為內。亦不玩習是謂為外。其玩習者謂聲聞地。若遵修者謂緣覺地。其玩習者謂在眾結所行勤勞。若遵修者則謂所著凡夫之法。其玩習者即謂為名。若遵修者則謂為色。其玩習者即謂報應。若遵修者則謂所見。其玩習者謂有所著。若遵修者則謂有所得。其玩習者即謂我所。若遵修者則謂吾身。其玩習者即謂慳貪。若遵修者則謂布施而不想慢。其玩習者即謂犯戒。若遵修者則謂持戒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怒。若遵修者則謂忍辱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懈怠。若遵修者則謂精進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亂意。若遵修者則謂一心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愚痴。若遵修者則謂智慧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不善本。若遵修者謂等善本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無福根。若遵修者謂殖德本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世俗法。若遵修者謂度世法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有為法。若遵修者謂無為法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為罪。若遵修者謂無罪法而不想慢。其玩習者謂諸漏。若遵修者則謂無漏而不想慢。是謂玩習至於遵修離諸所見不著不斷。菩薩指趣則應大乘諸通慧矣。又次仁者而不得至於諸通慧。何故不至。以何等至諸通敏慧。諸通慧者離諸所作。其諸通慧亦無所至亦無有逮。諸通慧者又諸通慧亦無色像。亦無痛癢思想生死識之形貌也。其諸通慧亦無法則亦無非法。其諸通慧亦無有施。所以者何。諸通慧者則為施與。又諸通慧無有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所以者何。諸通慧者則自然聖。諸通慧者無去來今。所以者何。其諸通慧超度三世。諸通慧者無眼耳鼻口身心識。所以者何。度諸界故。諸仁。欲知諸通慧者若有菩薩欲得通慧住如通慧。當云何住。於一切法而無所住。斯則為住於諸通慧。一切諸法皆非我所。斯諸通慧於一切法無所猗著。斯諸通慧等凡夫地等於佛地。於一切法亦為平等。斯諸通慧又行菩薩不當於餘求。諸通慧惟當從此四大界求自然造行。所以者何。斯自然者此無所有。斯自然者則無有形。於是善法名曰我身。於我身者而無有身無有善惡無我無壽無命無人。假令我身則無所有。亦復無有彼則無行亦無所有。彼所有形則亦無實。其所見者亦無所有亦無有實。其慧見於所有無有有實無實等。斯諸慧則諸通慧。軟首童真說是語時。二千天子。得不起法忍。萬二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卷下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大山菩薩曰:仁者當知。其此乘者普超諸世則謂佛慧。其行所入不可限量。由是之故超度一切世間志性。已能超度世間所行。其所信者過於俗間。已過俗間其所施者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是悉能超度一切世間之所有慧。其所造福過於世間所興福祚則應大乘諸通慧矣。
蓮首藏菩薩曰:其同塵勞於世法者則不度世。其不同塵於世法者乃能度世。是故菩薩有利無利。若譽若毀有名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