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述
文峰鎮地處吉泰盆地北部,是歷代學士偉人楊萬里 和毛澤東祖籍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吉水縣政府駐地,全鎮轄區總面積162平方公里,現在城區規模達6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人口10.8萬人,其中縣城居民9.1萬人,農業人口1.7萬人。
歷史沿革
有1300多年的建鎮史,素稱“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宋體明兩朝曾出現 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況,世界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主撰者解縉就是文峰人,其厚重久遠的文峰文化是廬陵文化和贛文化的 重要組成部分。
行政區劃
文峰社區、龍華社區、城南社區、城西社區、城北社區、水上社區、城東社區、文水社區、水南背社區、朱山村、井頭村、低坪村、磚門村、玉山村、蘆下村、東村、田段村、水口村、龍田村、爐村、東螺村、葛山村。
資源物產
文峰鎮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桃花島、三國東吳古墓、元寂禪師 塔碑、解縉墓等景觀10餘處,構成大東山(省級森林公園)旅遊風景區,是井岡山旅遊區風景名勝之一。文峰鎮資源豐富、煤炭、金、錳、礦泉水等儲量大,品位高,形成礦產六類十區格局。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和贛江水運縱貫文峰南北,北距南昌市196公里,南達廣州市650公里,東至上海市僅需8小時,井岡山機場距鎮58公里,贛粵高速公路距鎮12公里,明顯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承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開發區的後花園的重要載體。
社會經濟
文峰工業城是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已形成以皮革製品、建材家俱、食品加工、運輸服務等為主的產業新格局。現重點開發建設城西工業新區。城西工業新區位於縣城城西,為國家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距省會南昌190公里、吉安市20公里、井岡山機場60公里,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江三角洲6小時經濟圈,東側為贛江、105國道和京九鐵路,西側8公里為贛粵高速公路。新區遠景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已六通一平的可用土地有3000餘畝,區內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區內的江西吉水電鍍集控項目獲省環保局正式批覆。城南工業區是吉安市唯一被省科技廳批准為省級民營科技園的工業區,目前已落戶了以林產化工、建材、食品加工、輕工等支柱產業為基礎的企業130餘家。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4.2億,財政收入1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
2001年時任中組部部長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同志,曾親臨文峰鎮指導基層黨建工作。以此為動力,文峰鎮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文峰工業城是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文峰鎮是2004年全省稅費改革先進鄉鎮,鎮黨委是省委表彰“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
2008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4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工業總產值5.9億元,同比增長26%,農業總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財政總收入2841萬元,同比增長25%,其中地方收入722萬元;實現固定資產投入總額1.78億元,同比增長27%;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85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75元,計畫生育率達98.5%。各項經濟指標持續穩步增長,超額或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負重加壓,迎難而上,進行農村通村公路的交通建設和配套綠化工程。完成蘆村通村公路建設、 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切實落實北乾渠的清淤疏通工程,保障龍田、玉山、東村等村農戶的農業用水,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鎮域內水庫、山塘河壩得到修繕和維護,杜絕了雨季來臨時的各種危險因素。基礎設施的顯著改善,大大增強了該鎮經濟發展的後勁。
2008年全鎮共完成簽約項目12個,到位資金4850萬元,其中市外資金3700萬元,市內資金1150萬元,協定引資2.9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個,玉福能源已經在城西工業園區擴大投資,購地40畝進行生產,預計09年稅收突破1500萬元。隨著工業結構的不斷最佳化,規模企業的不斷引進和發展壯大,產品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增強。農業項目比例加大,爐下生態農業產業園、井頭上游水庫農家樂以及大德元養殖基地,的促進了經濟以及旅遊業的發展。
社會 事業全面進步
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穩妥推進,全鎮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觀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積極開展“平安文峰”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全年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1起,征地拆遷、涉軍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處置妥當,信訪案件辦結率達100%。狠抓了安全生產,將責任層層分解到人,全年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
計畫生育工作環境不斷最佳化,民眾生育觀念進一步轉變,狠抓了查環孕檢、節育措施落實、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村民自治等基礎性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計畫生育率達98.5%,順利通過了縣考核驗收。
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方向,繼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效能監察,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