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空間

文學空間

《文學空間》是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莫里斯·布朗肖,本書中,作者探討了寫作是什麼,文學是什麼,構成文學的“力量”或者說“文學空間”是什麼等理論課題,認為寫作就是尋求作為“作品”的某種東西成為可能的那個時刻或那個點,文學空間就是死亡的空間。

編輯推薦

20世紀法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理論家及小說家莫里斯·布朗肖1955年出版的一部文學批評專著。該專著中,作者通過分析馬拉美、卡夫卡的作品,探討了寫作是什麼,文學是什麼,構成文學的“力量”或者說“文學空間”是什麼等理論課題,認為寫作就是尋求作為“作品”的某種東西成為可能的那個時刻或那個點,文學空間就是死亡的空間。在尋求小說和評論的新途徑中,作者表達了一種極限體驗,即把死亡構想為“終極的絕對考驗”的體驗,對後來法國的意指學派、日內瓦學派和社會學批評學派等的文學批評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法國思想文化對世界影響極大。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孟德斯鳩法的思想、盧梭的政治理論是建構西方現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支柱;福科、德希達、德勒茲等人的學說為後現代思想、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礎。其變古之道,使人心、社會劃然一新。我館引進西學,開啟民智,向來重視移譯法國思想文化著作。

1906年出版嚴復譯孟德斯鳩《法意》開風氣之先,1918年編印《尚志學會叢書》多有輯錄。其後新作迭出,百年所譯,蔚為大觀,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建設裨益良多。我館過去所譯法國著作以古典為重,多以單行本印行。為便於學術界全面了解法國思想文化,現編纂這套《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系統移譯當代法國思想家的主要著作。立場觀點,不囿於一派,但凡有助於思想文化建設的著作,無論是現代性的,還是後現代性的,都予列選;學科領域,不限一門,諸如哲學、政治學、史學、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兼收並蓄。希望學術界鼎力襄助,以使本套叢書日臻完善。

目錄

第一章 根本的孤獨

第二章 接近文學空間

(一) 馬拉美的體驗

第三章 空間和作品的要求

(一) 作品和游移的話語

(二) 卡夫卡與作品的要求

第四章 作品與死亡的空間

(一) 可能的死亡

(二) 《依吉蒂爾》的體驗

(三) 里爾克與死亡的要求

I.尋求正確的死亡

Ⅱ.死亡的空間

Ⅲ.死亡的變換

第五章 靈感

(一) 外部,夜

(二) 俄耳甫斯的目光

(三) 靈感,缺乏靈感

第六章 閱讀與交流

(一) 閱讀

(二) 交流

第七章 文學與原初的體驗

(一) 藝術的前景和問題

(二) 藝術作品的特點

(三) 原初的體驗

附錄

(一) 根本的孤獨和世上的孤獨

(二) 想像物的兩種說法

(三) 睡眠,夜

(四) 荷爾德林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