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文學地圖與文化還原:從敘事學、詩學到諸子學》內容簡介:學問的追求,在於文明之真、智慧之妙和人生之美,因此突破畛域而轉變視野,就像風行水上,自然發生,是學術內在的精神邏輯和學理邏輯不得不如此延伸與發展的必然結果,不應該用人為的學科分割加以限制。我本來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返本求真的意識使我轉而研究古典文學,不知不覺已有20年。進入到古典文學領域,我先從熟悉的小說著手,進行敘事學和文化學的探討,但是,要想真正了解中國文化,還必須深入中國詩文,探究其中的人文意趣。所以,我又研究了李杜詩學、楚辭詩學以及宋元時期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文學。對於少數民族充沛的“邊緣活力”進入文學史的主流敘事,實在是我致力頗勤之處。這兩年,我的精力主要都放在了研究先秦諸子的發生學上面。就這樣,在明清、唐宋、魏晉、先秦分別以專家之學的方式“打了幾個樁”之後,我又開始思考文學的整體觀問題,進入到對文學、文化、文明相互關係的整體考量當中。因為只有站在貫通古今、會通多域的角度上,才能揭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整個精神譜系是如何發生、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變異的,它留給我們什麼,它昭示著什麼,從這個基礎上來思考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思考國學的深層脈絡及其精神核心,才是直指根源、有理有據的。作者介紹
楊義,澳門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 《文學評論》主編。1998-200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敘事學》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中國古典文學圖志》以及《楊義文存》等著作三十餘種,發表學術論文四百餘篇。獲得國家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在學術研究中既注重對具體文學、文化現象的深入探究,更強調對中華文明的總體把握,先後提出“大文學觀”及文學學科分支重建,敘事學、詩學的中國學理,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及其動力系統(包括“邊緣的活力”),先秦諸子的生命還原和全息考證等學術主張。作品目錄
上篇 學術方法與文學地圖現代中國學術方法綜論
一、以學術史材料做方法論文章
二、途徑、工具及方法論的靈魂
三、世界思潮與本土血脈的雙構性
四、“雙構四點一基礎”的方法論總綱目
關於古今貫通的方法論問題
一、大文學觀下古今貫通三原則
二、古今貫通的時間和空間維度
三、古今貫通的四種渠道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與中國文學的民族學、地理學問題
一、為“重繪”解題
二、文學的民族學的問題
三、文學的地理學的問題
……
中篇 小說:敘事與審美
下篇 從詩學到諸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