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標準是通過一個分層和模組化的框架包含和處理各種信息,自下而上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資源層、框架層、共享層、領域層,每個層次又包含若干模組,同時遵守一個原則:每個層次只能引用同層次和下層的信息資源,而不能引用其上層資源。遵守了這一規則,上層資源變動時,下層資源就不會受到影響,保證了信息描述的穩定性。IFC模型是由實體、定義類型、枚舉類型、選擇類型、規則、函式以及屬性集根據一定的原則組成的,其中,實體是IFC標準對建築信息進行描述的主體,它採用面向對象方式構建具有共同性質的一類對象,定義類型、選擇類型、枚舉類型、規則和函式來表達實體屬性、為屬性附加約束條件以及方法實現進而服務於實體的,實體實例是數據共享與交換的載體。屬性集是IFC模型實現信息擴展的方式之一,在IFC標準中已定義了一此比較常用的屬性集,即預定義屬性集,用來描述實體的附加屬性,此外還提供了用戶自定義屬性集進行屬性擴展的功能。
相關詞條
-
電子商務數據交換標準與套用
《電子商務數據交換標準與套用》是2006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明光。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圖書目錄 -
國際貿易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套用指南
內容介紹《國際貿易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套用指南》是全面解析電子數據交換(EDI)標準化理論的書籍。 《國際貿易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套用指南》從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化...
內容介紹 -
物流標準彙編:電子數據交換及貿易單證分冊
GB/T GB/T GB/T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數據交換平台
數據交換平台是指將分散建設的若干套用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通過計算機網路構建的信息交換平台,它使若干個套用子系統進行信息/數據的傳輸及共享,提高信息資源的利...
定義 數據交換中心 數據交換代理 功能 技術實現 -
電子數據交換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準,是指一種為商業...
簡介 發展背景 特點 EDI的優點 套用 -
產品數據交換
產品數據交換(product data exchange)通過各種單元技術間協調工作、信息共享,使各種功能有機地集成在一起,實現企業信息的整體最佳化。
概念與簡介 研究進展 產品數據交換標準基本內容 組織結構 體系結構 -
動態數據交換
動態數據交換,是一種進程間通信形式。它最早是隨著Windows3.1由美國微軟公司提出的。
通信原理 交換方式 編寫程式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數據交換接口
數據交換接口,是指在異步轉移模式(ATM)中傳送數據時,數據終端設備(DTE)與網路所提供的數據業務單元(DSU)之間的接口。數據交換接口是集成化 CA...
基於IGES數據 數據接口實現 雙向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