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推薦
易存國博士在復旦大學所做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敦煌藝術美學》,正是敦煌學界盼望與等
待了多年的一個優秀成果。這篇報告雖是結合敦煌學、藝術學與美學等學科進行交叉性研究的一次嘗試,卻具有填補相關學科空白的意義。
作為20世紀初興起的“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敦煌學雖然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在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學界矚目的豐碩成果,但依然存在著直接影響一門學科積極推進的重大缺陷:(一)體系結構不夠完整;(二)學科理論嚴重滯後;(三)學科史研究相對薄弱。近幾年來,敦煌學界開始注意到這些問題,也做了一些努力,並且提出“煌敦學回歸(各相關學科)”的口號,盼望在加強交叉性研究的過程中有新的突破。這本報告正是以敦煌壁畫藝術為研究中心,以美學探求為主旨,涉及雕塑、建築、樂舞、文學等眾多門類,嘗試建構具有獨特品位的“敦煌美學”,在努力描述與完善“敦煌學體系結構”的同時,為敦煌學學科理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注重辨析文化淵源與交融,注重中國傳統文論與西方美學理論的融會貫通,注重中國傳統文論與西方美學理論的融會貫通,在把握有獨特風格的敦煌藝術的主體價值的基礎上,去梳理美學理念。這是難能可貴的。
內容簡介
神秘的莫高窟,是中華藝術美學世界的一塊瑰寶,是我國壁畫藝術的一塊聖地。此書以敦煌壁畫藝術為研究中心,以美學探求為主旨,涉及雕塑、建築、樂舞、文學等眾多門類。為我們展現樂一副難能可貴的敦煌美學長卷。
本書是復旦大學博士後撰寫的一本學術著作,具有填補相關學科空白的意義。全書以敦煌壁畫藝術為中心,結合建築、雕塑、音樂、舞蹈、“變文”等相關藝術類型,以敦煌藝術精神的美學追求為主脈,從縱(考鏡源流)橫(辨章學術)兩方面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見解。
本書雖為學術著作,但讀來趣味盈然。作者運用富有激情而靈動的語言,糅歷史、文化、藝術、審美、民俗、圖像於一體,給人較強的感染力和視覺衝擊。
本書除了它的學術價值外,還是一部審美性,可讀性較高的作品。其主要特色在於:創新性、前沿性、整體性。
作者簡介
易存國,男,字思羽。湖北竹溪人。1963年出生於鄂、渝、陝交界的竹溪古城。北京大學哲學(美學)碩士,東南大學人文(藝術學)博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導。出版著述主要有:《固著與超越》、《華夏藝術美學精神研究》、《中國樂舞美學文獻校編》、《宗白華論》《文藝概論》(合作編著,國家教育部頒教材)等。在國內(包括港台)外台表論(譯)文數十篇,參與編著胡有關學術辭典多部,曾承擔國家級人文社科項目多項。學術興趣主要集中於中西藝術美學及中西文化精神比較研究等。
圖書目錄
敦煌贅語(序一)
感悟敦煌(序二)
1 導論
1.1 問題與思考
1.2 研究與綜述
1.3 思路與方法
2 敦煌藝術的審美歷程
2.1 引入與突破(前秦——北周):“傳摹與俊逸”的衍生期
2.2 融合與創新(隋朝——盛唐):“華美與博大”的中興期
2.3 異象與回歸(中唐——晚唐):“雍容與暢達”的轉折期
2.4 反撥與俗化(五代——西夏):“世俗與奮作”的突變期
2.5 分離與衰落(蒙元——明清):“雅麗與邊緣”的回落期
3 敦煌壁畫藝術
3.1 主要特點
3.2 主要類型
3.3 風格研究
4 敦煌壁畫與建築、彩塑藝術
4.1 敦煌建築藝術
4.2 敦煌彩塑藝術
5 敦煌壁畫與樂舞藝術
5.1 敦煌樂舞文化及特點
5.2 敦煌壁畫與樂舞圖像
6 敦煌“變相”與“變文”
6.1 “變”的發隱
6.2 “變”的形式
6.3 “變相”與“變文”關係
7 敦煌藝術風格與審美追求
7.1 敦煌風格
7.2 審美追求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敦煌學體系結構
附錄二 敦煌地區建置沿革一覽表
附錄三 敦煌莫高窟被劫塑像一覽表
附錄四 敦煌莫高窟被劫壁畫一覽表
致謝